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1978年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5-29 12:25
【摘要】:1978年以来,教育研究高潮迭起。从专业研究者所倡导的研究方法来看,历经了从重视教育实验研究、强调教育行动研究到推崇质性教育研究的演变。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扭转教育决策和教学改革盲从唯上、唯习惯的错误倾向,受到教育行政层面和专业研究者们的推动,教育实验研究呈现兴盛的局面,但是其后流于泛滥而不规范。80年代末90年代初,研究者开始对教育实验进行深刻反思,并为之找到准实验、整体改革实验等出路。教育实验研究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研究的品质方面起了作用,然而教育研究又面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指责。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为了回应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指责,专业研究者们引入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最初是作为教育实验研究的补充,随着对行动研究理论的深入探讨,人们开始尝试“大—小学合作”的教育行动研究。21世纪初,随着质性研究的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开始与质性教育研究相融会。教育行动研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由于没有彻底反思教育实验研究的科学化倾向,仍然追求“向外”的符合,参与者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教育(教学)活动所处的社会情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 20世纪末90年代末21世纪初,在研究方法“范式”的争论中,质性研究方法被引入教育研究中。以质性研究为主的教育研究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范式”。质性教育研究全面反思教育实验研究的科学化倾向和先前教育研究追求“向外”的符合的倾向,强调参与者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对教育情境的整体理解。然而在强调面对实际教育活动复杂性、丰富性和实际工作者价值、意义的同时,对意义追求的琐碎化和标准的缺失也制约了质性教育研究启发教育研究的功能的发挥。 教育实验研究背后是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作支撑:质性教育研究背后是人文(解释)主义方法论作支撑。从追求客观真理到追求价值和意义,方法的选择受到思想界精神状况和此前研究方法得失存废的影响;但同时又服务于一个一以贯之的追求:给专业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寻找合适的方法,调整专业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关系,普及研究的精神。在理论上两者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所在,教育行动研究开放性特征对融会两者的合理方面具有重要启示。从专业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关系来看,,实际教育工作者逐渐获得专业教育研究者原有的特权,作为教育研究参与者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尊重。专业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之间关系是此消彼长的,但同时也需要相互尊重,在现阶段尤其需要实际工作者向理论、向专业靠拢。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敏;;重塑教育实验精神[J];基础教育;2006年03期

2 裴娣娜;;学科的发展首先在于研究方法论的突破——《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序[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0期

3 张九洲;;大理学院精品课程《教育研究方法》简介[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蒯超英;;教育实验与教育革新[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8期

5 周岳;;教育研究方法概说[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杨建英;杨孝如;;一路有“乐”[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1期

7 戴运红;;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8 尹红领;;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验班建设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6期

9 毛珍;马新功;;以生命教育助推学生发展——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生命教育实验纪实[J];辅导员;2011年18期

10 王金苗;苗琦;;任职教育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贵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2 内蒙古传美教育课题组;张岩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3 权朝鲁;;论高师实验心理学的教学改革[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内蒙古课题组;张岩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5 延边州传美教育课题组;李兴吉;李天民;;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区域性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6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辽源市西安区课题组;石文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区域教育实验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7 王剑;周谷平;;陈鹤琴教育实验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易红郡;;赫尔巴特的教育实验思想及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姚志伟;董桂琴;;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的尝试[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10 苏桂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总结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超平;享受教育实验的幸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裴娣娜;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教育实验的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周虹艳;青海启动信息教育实验[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吴苡婷 通讯员 江蕾;好钢用在刀刃上[N];上海科技报;2007年

5 单中惠;第一部翔实评述我国近现代教育实验的著作[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晓亮;让社区教育发挥重要作用[N];苏州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周曙明;浦江镇积极争创社区教育实验街镇[N];东方城乡报;2010年

8 记者 孙阎河 通讯员 张海峰;新课堂教育实验在我市全面铺开[N];焦作日报;2009年

9 雪斌;泰安市教育局局长桑新华调研新道德教育实验[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傅荣;生动活泼 合理创新[N];福建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捷;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福胜;数学教育哲学视野下的GX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伍红林;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罗德红;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靖;走向交往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成亮;1978年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黎天宇;廖世承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林青;《品德与生活》课程实验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曦;英语学科教学中专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及其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庄晋;高中生物学科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巫亚珍;初步探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D];苏州大学;2008年

7 荣志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怡龙;五四前后西方学习心理的传入与中国教育科学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侯宏霞;多媒体的应用对《汇编语言》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冰;认知绘画课程促进3-6岁幼儿视觉认知能力发展的教育实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6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86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8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