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敏;;重塑教育实验精神[J];基础教育;2006年03期
2 裴娣娜;;学科的发展首先在于研究方法论的突破——《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序[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0期
3 张九洲;;大理学院精品课程《教育研究方法》简介[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蒯超英;;教育实验与教育革新[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8期
5 周岳;;教育研究方法概说[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杨建英;杨孝如;;一路有“乐”[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1期
7 戴运红;;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8 尹红领;;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验班建设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6期
9 毛珍;马新功;;以生命教育助推学生发展——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生命教育实验纪实[J];辅导员;2011年18期
10 王金苗;苗琦;;任职教育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贵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2 内蒙古传美教育课题组;张岩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3 权朝鲁;;论高师实验心理学的教学改革[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内蒙古课题组;张岩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5 延边州传美教育课题组;李兴吉;李天民;;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区域性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6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辽源市西安区课题组;石文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区域教育实验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7 王剑;周谷平;;陈鹤琴教育实验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易红郡;;赫尔巴特的教育实验思想及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姚志伟;董桂琴;;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的尝试[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10 苏桂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总结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超平;享受教育实验的幸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裴娣娜;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教育实验的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周虹艳;青海启动信息教育实验[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吴苡婷 通讯员 江蕾;好钢用在刀刃上[N];上海科技报;2007年
5 单中惠;第一部翔实评述我国近现代教育实验的著作[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晓亮;让社区教育发挥重要作用[N];苏州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周曙明;浦江镇积极争创社区教育实验街镇[N];东方城乡报;2010年
8 记者 孙阎河 通讯员 张海峰;新课堂教育实验在我市全面铺开[N];焦作日报;2009年
9 雪斌;泰安市教育局局长桑新华调研新道德教育实验[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傅荣;生动活泼 合理创新[N];福建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捷;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福胜;数学教育哲学视野下的GX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伍红林;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罗德红;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靖;走向交往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成亮;1978年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黎天宇;廖世承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林青;《品德与生活》课程实验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曦;英语学科教学中专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及其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庄晋;高中生物学科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巫亚珍;初步探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D];苏州大学;2008年
7 荣志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怡龙;五四前后西方学习心理的传入与中国教育科学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侯宏霞;多媒体的应用对《汇编语言》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冰;认知绘画课程促进3-6岁幼儿视觉认知能力发展的教育实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6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8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