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育中的惩罚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丽锋;;论教育与惩罚[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4期
2 雪花;;孩子老犯错 家长怎么办[J];家庭与家教;2007年06期
3 何森林;;论课堂场域里的规训[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陈燕华;;爱的艺术[J];新课程(小学);2008年11期
5 程学超;张承芬;;济南市7—13岁儿童惩罚观发展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6 张俊宇;;惩罚真的一无是处了吗?[J];吉林教育;2004年10期
7 李尚明;;新旧行为主义论“惩罚”[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适当的惩罚也是一种教育[J];家教指南;2008年02期
9 ;最严厉的惩罚[J];半月选读;2008年04期
10 佚名;;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肖凤彬;;从社会存在看教育目的的演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许梦瀛;;论荀子的教育目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蔡泽旭;;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李孟星;;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功能[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文赞;;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蔡芳;罗祖兵;;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目的——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现实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锡印;;科普展品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A];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4年
10 杨金梅;;被撤职的值日生——挫折后的幼儿个案分析[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瑾;一条走廊也能达成教育目的[N];成都日报;2009年
2 弘历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华烨 王家华;谁在惩罚我们?[N];科技日报;2001年
3 金色世纪公司董事长助理常务副总经理 景素奇;变惩罚为激励的艺术[N];中国经营报;2001年
4 董长军、载景涛;强化惩罚激励机制[N];解放军报;2000年
5 周纳新;教育孩子慎用惩罚[N];陕西日报;2000年
6 阿泰;“惩罚”后遗症[N];中国贸易报;2000年
7 主治医师 马晓琼;莫要轻言“性惩罚”[N];大众卫生报;2000年
8 韦实;关键是如何“惩罚”学生[N];中国教师报;2002年
9 本报评论员;正义的惩罚[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朱军;建立“失信”惩罚制度[N];深圳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惠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目的需要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姚建龙;福利、惩罚与少年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刘爱英;塞缪尔·贝克特:见证身体之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留;论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关怀[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靳涌韬;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喜娟;美国综合高中发展危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霞;刍议教育中的惩罚[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欧阳叶;民族文化视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姚永萍;四川省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学生教育目的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方建锋;论影响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原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鸽飞;20世纪下半叶美国中等教育目的的演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燕军;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卢珊;卢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曾庆芳;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1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9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