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德育环境变迁中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10-18 05:50
   “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育人的作用早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德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活动,无疑也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凡是能够对德育活动构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便构成了德育环境。好的德育环境对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差的德育环境则可能反向阻碍个体良好品德的生成。因而,德育环境对德育具有正向促进功能和负向阻碍功能。我们研究德育环境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有效地发挥德育环境的正向促进功能和抑制其负向阻碍功能,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鉴于学校外部德育环境作为系统的整体在德育实践中更容易被忽略,且全面分析和探讨学校德育内、外部环境非本文所能胜任,本文所指的“德育环境”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学校德育外部的社会环境)。然而,在当今的德育理论界,对德育环境的研究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人们对德育环境理论的研究往往是局限在社区、家庭、大众传媒等德育环境的某个方面,针对这些德育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德育环境的优化、创建以及德育改革的对策,而对德育环境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整合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这样,就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使许多研究流于一般化,空泛化,缺乏对整个德育环境深入地系统地分析,也难以真正起到增强德育实效的研究目的。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指导,通过对相关德育理论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综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对德育环境的 内涵进行了揭示,并指出本文所研究的德育环境特指学校德育外部的社 会环境,然后通过分析德育环境的结构体系和特点进而分析了德育环境 对一于个体道德成长、发展的影响以及德育环境对德育活动的影响,并在 此基础上得出“当德育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目标与德育环境所倡导的价 值观念、目标相一致时,当德育环境的各个要素之于德育的影响在方向 上相一致时,德育环境与德育之间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胜互动”这 一结论,也即从根本上来说,发挥德育环境正向育人功能的前提是德育 环境的时代内涵与德育价值导向的相一致。然后,本文又从德育环境的 子系统和巨系统两个角度对德育环境的变迁及其所带来的诸种影响进行 了阐述,指出正处于变迁之中的当代德育环境给德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 冲击和影响,造成了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价值导向上的错位和冲突。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面向二十一世纪如何深化德育改革、 优化和整合德育环境的几点对策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德育工作者要 树立系统的、开放的德育环境观念;二,学校主体在德育环境的构建中 应当积极应对,主动适应和超越,充分发挥学校主体的应有作用;三, 倡导德育社会化以实现德育环境的社会扩展以及德育环境诸因素力量的 整合、重组和壮大,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德育环境联网;四,重新 建构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精神实体,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精神和 道德观念。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G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部分 德育环境的内涵及德育价值
    一、 德育及德育环境的内涵
    二、 德育环境的结构体系和特点
        (一) 德育环境的结构体系
        (二) 德育环境的特点
    三、 德育环境的德育价值分析
        (一) 德育环境对个体道德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二) 德育环境对德育活动的影响
        (三) 德育环境影响德育的特征及条件
第二部分 德育环境的嬗变所带来的问题
    一、 当代德育环境子系统的变迁及其带来的问题
        (一) 当代德育环境的宏观系统的变迁及其对德育的冲击
        (二) 变革中的社区环境给德育带来一些新问题
        (三) 家庭问题的增多使德育面临更复杂的家庭环境
        (四) 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给德育带来新问题
    二、 当代德育环境之巨系统的变迁及其带来的问题
        (一) 物质层面的群体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
        (二) 精神层面的结构变化
第三部分 面向21世纪,深化德育改革,优化和整合德育环境
    一、 思想立新--树立系统的、开放的德育环境观念
        (一) 德育工作者要具备德育环境意识
        (二) 要树立德育环境的系统观念
        (三) 要树立开放的德育时空观念
    二、 超越--学校主体在德育环境构建中的角色定位
        (一) 学校德育要主动直接地参与社会环境的建设
        (二) 学校德育应作为个体道德成长最能动力量去连接社会环境系统
        (三) 学校德育应在体系内改造并形成适应超越学校环境的机制
    三、 德育社会化--德育环境新格局的时代构建
        (一) 德育社会化的内涵
        (二) 德育社会化的必要性
        (三) 德育社会化的对策
            1 要树立大德育意识
            2 要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
            3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四、 信仰的重塑--德育环境之社会精神实体的重构
        (一) 社会精神实体重构的意义
        (二) 实现社会精神实体的重构应注意的问题
            1 首先要处理好系统和过程的关系
            2 还要处理好适应和超越的关系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昭皓;德育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环境[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邓玲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育人功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5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45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