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学习科学与未来教育

发布时间:2020-10-19 09:34
   未来已来,未来教育也已到来。本组笔谈,分别从教育的希望、师者的情怀、学习科学的使命、教育管理者的应对、教育研究者的探索及实践等几个层面呈现了学习科学与未来教育的概貌,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学习科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让教育从容应对未来。以教育对未来社会的选择功能为基础,论述了学习科学对未来教育的重要影响,并警示着未来教育的希望。在新技术时代到来之际,提出未来教育中"不变"的是教育的人文向度,"变"的是技术的全面渗入;要以"变"促"不变",遵循教育的生命逻辑。在中西比较视域中,审视着我国学习科学的发展,论述了中国本土学者的使命与担当。对当下疫情的教育应对之局面进行了崭新的思考,从教育形态、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三个维度对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进行了比较,对我国的未来教育给予了期待。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尺度绘制了一幅学习科学"诞生记",并将"安德森难题"展示出来,提出了学习科学向着未知前进的一个方向。从学习科学视角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新教学实践进行了观察,为国内学习科学在教育实践操作层面的推进提供了可借鉴的有效做法和思路。
【部分图文】:

光板,视频


如图1(a)所示,光板不仅可以呈现视频与幻灯片,而且可以将自己手写的板书内容与显示器中的图形叠加呈现,因此这项技术可以适用于各个学科。如图1(b)所示,光板可以自动捕捉讲解过程中的板书,并将教学过程记录下来,生成高质量的视频,且不需要后期加工就可以直接导出。2015年,MIT将这项技术应用在MITx平台上,物理教师Peter Dourmashkin及其团队在物理8.01课程中录制了300个左右的课程视频,每个视频3~6分钟,来支持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支持[28]。2.6 在线评估与即时反馈(Online Assessments&Rapid Feedback)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朋娇;段婷婷;蔡宇南;曾祥民;;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12期

2 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05期

3 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04期

4 罗九同;孙梦;顾小清;;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7期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4期

6 佘燕云;杜文超;;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8 桑新民;发挥教育对未来社会的选择功能[J];人民教育;200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培蒂;可视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维威;张宝;吴清华;李凌;赵卫;;翻转课堂在分子医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年08期

2 凌生涛;邓春雷;刘翠;王芳;黄力;陈从波;;翻转课堂在泌尿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年05期

3 连海伟;刘仁忠;简志宏;王峻;葛培林;;翻转课堂联合PBL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年01期

4 关旭;张阳;;心电图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年12期

5 贾晶雅;张燕平;霍晓旭;苗汝娟;马菲;;翻转课堂在本科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年06期

6 杨晓华;张华峰;吴小健;赖江华;;翻转课堂应用于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年10期

7 田原;贾梓祎;邸阳;于利;林宇涵;姜岩;牟华;;混合学习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年05期

8 王紫微;李逢战;肖玮;;“翻转课堂”中的教学结构要素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年09期

9 刘楠;金祺;;翻转课堂在医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桥梁课程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2018年09期

10 沈锐;金瑞华;郭伟红;;推广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斌;可视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丁雅妮;运用可视化方式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3 黄珮室;初中概率初步的可视化教学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4 杨明威;基于仿真实验的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桑可欣;运用可视化教学促进初中生物理发散思维的教学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6 张晓冉;初中历史辅助教学内容的信息可视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7 廖宇航;初中生学业成绩反馈对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8 孟祥北;运用可视化教学强化高中物理课堂实践活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9 康冬冬;2000-2014年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杨海丽;职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可视化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佑镁;叶爱敏;赖文华;;MOOC何去何从: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研究热点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7期

2 姜艳玲;国荣;付婷婷;;翻转课堂与慕课融合促进教学资源均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4期

3 NMC地平线项目;龚志武;吴迪;陈阳键;苏宏;黄淑敏;陈木朝;吴杰锋;焦建利;;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4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3期

5 南旭光;张培;;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创新的动力因素及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2期

6 吴永和;曹盼;邢万里;马晓玲;;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挑战——第四届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评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7 陈然;杨成;;量化自我: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研究新机遇——2014年地平线报告研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11期

8 李曙华;李洋;桑新民;;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系统科学与圣塔菲网络课程的个案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5期

9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戴维·帕特森;;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10 姜淑慧;;MOOCs与SPOCs:在线课程发展的不同路径与共同问题[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昌文;多媒体电磁学教学可视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瞿炜娜;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实现[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3 刘凤翔;多媒体物理教学可视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通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育观念——对“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思考[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03期

2 叶生青;王瑞年;;浅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特征[J];教育革新;2007年11期

3 华之;;第六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论坛在福州举行[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年01期

4 尹晓波;;第五届未来教育高峰论坛暨2019中国未来教育与智慧装备展示会召开[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年12期

5 郑建海;;指向“未来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变革[J];人民教育;2019年Z2期

6 王北生;王程程;;未来教育与未来教育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10期

7 尚华猛;;未来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年07期

8 唐晓勇;;我眼里的未来教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02期

9 范姜颐;;我眼中的未来教育—专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J];中国教师;2016年24期

10 赵瑞军;刘勉;;计算机与教育:“互联网+”与未来教育——2016年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七届年会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瑜;父母教育期望与早期青少年未来教育规划:学校态度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宋磊;教师支持、青少年的未来教育规划与其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追踪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3 鲁文晓;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理念构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肖弋;论“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新课改教师培训中的运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曦祥;好未来教育培训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6 郝银华;学习科学视角下微型教学视频设计与学习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7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47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5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