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19世纪末至1937年)

发布时间:2017-04-03 21:08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19世纪末至1937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旨在探明各级各类的女教师如何顺利从教,展现其中的矛盾与冲突,分析它与教育变革的关系。根据影响近代女教师发展的重大事件,可将女教师的兴起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1907年、1907年至1919年、1919年至1937年。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法和历史比较法。研究发现,19世纪末,随着女性观的转变和女学的兴起,女教师应运而生。1907年前,女教师的教学科目以女工和国文为主,多任教于初等女校,从教多受夫父影响,教学经验不足,以自主摸索为主。女性从教面临各方阻力;第二阶段的女教师主要任教于中小学。由于政府的承认和支持,初等学校女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升,教学科目增多。中等学校女教师初具规模,基本都受过学校教育,其教师管理机制不完善。但是女性从教仍需直面社会舆论,力顶家庭阻力;1919年到1937年间,高校女教师增多。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早期的低龄的女教师。此外,该时期女性着重于采取不同措施,平衡任职和顾家的矛盾。女性从教的社会和家庭阻力逐渐消失,迎来了相对光明的时期。
【关键词】:近代中国 女教师 职业女性 女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7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0-11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10-11
  • 二、研究意义11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1-15
  • 一、史料整理11-13
  • 二、已有研究评述13-15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15-17
  • 一、研究框架15-16
  • 二、研究方法16-17
  • 第一章 筚路蓝缕开先锋——19世纪末至1907年的女教师17-33
  • 第—节 动荡中转型:女学的初兴与女教师的产生17-21
  • 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18
  • 二、女性观的转变18-19
  • 三、女学的兴起19-21
  • 第二节 初涉教坛:独立摸索的女教师群体21-24
  • 一、多任教于初等女校,流动性大22-23
  • 二、教学科目以女工、国文为主23
  • 三、教学经验不足,以自主摸索为主23-24
  • 第三节 顺势而生:早期的女子师范教育24-27
  • 一、兴起缘由及概况24-26
  • 二、办学目标及课程设置26
  • 三、教师聘请及其他26-27
  • 第四节 个案分析27-33
  • 一、“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吕碧城27-30
  • 二、“心比男儿烈”的先驱者——秋瑾30-33
  • 第二章 披荆斩棘求进取—1907年至1919年的女教师33-48
  • 第一节 《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女教师33-37
  • 一、职业地位正式确立33-34
  • 二、培养体系的规范化34-37
  • 第二节 各级教育机构的女教师群体37-42
  • 一、该时期各级女教师的概况37-38
  • 二、初等学校女教师在质和量上均有提升38-39
  • 三、中等学校女教师尚在起步,管理不完善39-42
  • 第三节 与社会家庭的斗争42-44
  • 一、打破桎梏:直面社会舆论42-44
  • 二、冲出樊笼:力顶家庭阻力44
  • 第四节 个案分析44-48
  • 一、梅花香自苦寒来——杨荫榆44-46
  • 二、千磨万击还坚劲——庐隐46-48
  • 第三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1919年至1937年的女教师48-70
  • 第—节 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教师48-52
  • 一、女性解放思潮空前活跃,女教师备受关注48-51
  • 二、第一所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应运而生51
  • 三、男女平等:从法律到践行51-52
  • 第二节 争奇斗艳的女教师队伍52-63
  • 一、该时期各级各类女教师概况53-58
  • 二、一奇:高校中的一抹红妆58-60
  • 三、二奇:低龄女教师60-62
  • 四、三奇:极具个性的女教师62-63
  • 第三节 平衡任职和顾家的矛盾63-65
  • 一、任职和顾家的矛盾究因63-64
  • 二、解决之道:不同的主张与实践64-65
  • 第四节 个案分析65-70
  • 一、北大首位女教授——陈衡哲66-67
  • 二、丹心热血沃新花——任桐君67-70
  • 结语70-73
  • 参考文献73-78
  • 附录78-85
  • 后记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兴涛;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之认识[J];开放时代;2003年04期

2 程美东;论近代中国现代化的缓慢发展[J];江淮论坛;2004年03期

3 ;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J];学术界;2004年03期

4 蒋贤斌;困扰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观念的四个问题[J];求索;2005年05期

5 刘宗灵;;重读近代中国:身体史的另类视角——评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年》[J];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01期

6 韩东风;孙倩;;“近代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郭常英;李爱勇;;新时期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J];史学月刊;2009年12期

8 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J];中国德育;2009年09期

9 桑兵;;大学与近代中国——栏目解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熊罗生;;从离异到回归——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J];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刘广京;;刘广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编陈绛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的历程与表现[N];光明日报;2005年

2 黄兴涛;探究近代中国的时间之史[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王中江;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一个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6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7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8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马勇;如何读懂近代中国[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梁展;族群转向与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亚希;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19世纪末至193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5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19世纪末至1937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4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2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