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特点与关系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特点与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国内3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思维风格量表”和“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分别测查了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特点,并就他们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在性别、是否独生、户口类型和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父母的关怀、过度保护和鼓励自主行为对自我同一性的不同状态的形成都起到积极作用,而对立法型、执法型、外倾性和激进型思维风格的形成具有消极作用。同时,审判型、内倾型和保守型思维风格对自我同一性各状态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立法型和外倾性思维对自我同一性的扩散和早闭起到消极作用,立法型、执法型和激进型思维又对自我同一性延缓和获起积极作用。(3)家庭教养方式通过思维风格的中介作用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具体表现为:父母更多的关怀和过度保护行为,有助于立法型和外倾型思维风格的形成,进而促进对自我同一性的获得,同时避免出现自我同一性早闭。父母过度的关怀行为会使子女形成内倾型思维风格,这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早闭。而适度的关怀行为会通过促进执法型思维风格的形成,有助于自我同一性获得。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保护会影响立法型思维的发展,帮助其形成自我同一性延缓。父母的鼓励子女自主的行为会通过影响审判型思维促进自我同一性扩散的形成。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思维风格 自我同一性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部分 引言9-11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11-23
- 1 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概述11-14
- 1.1 自我同一性的定义11-12
- 1.2 自我同一性的理论与观点12
- 1.3 自我同一性的实证研究12-14
- 1.4 自我同一性的测量14
- 2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概述14-18
- 2.1 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14-15
- 2.2 家庭教养方式的理论与观点15-16
- 2.3 家庭教养方式的实证研究16-17
- 2.4 家庭教养方式的测量17-18
- 3 思维风格的研究概述18-21
- 3.1 思维风格的定义18
- 3.2 思维风格的理论与观点18-19
- 3.3 思维风格的实证研究19-21
- 3.4 思维风格的测量21
- 4 小结21-23
- 第三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23-27
- 1 问题提出23-24
- 2 研究意义24-25
- 2.1 理论意义24
- 2.2 实践意义24-25
- 3 研究目的25
- 4 研究假设25
- 5 核心概念界定25-26
- 6 研究构成26-27
-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27-65
- 研究一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特点27-49
- 1 研究目的27
- 2 研究假设27-28
- 3 研究方法28-30
- 3.1 被试选取28
- 3.2 研究工具28-29
- 3.3 实测过程29
- 3.4 数据处理29-30
- 4 结果分析30-45
- 4.1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总体特征30-37
- 4.2 大学生思维风格的总体特征37-41
- 4.3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总体特征41-45
- 5 讨论45-47
- 5.1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45-46
- 5.2 大学生思维风格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46
- 5.3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46-47
- 6 小结47-49
- 研究二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关系49-65
- 1 研究目的49
- 2 研究假设49
- 3 研究方法49-50
- 3.1 被试选取49-50
- 3.2 研究工具50
- 3.3 实测过程50
- 3.4 数据处理50
- 4 结果与分析50-60
- 4.1 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50-52
- 4.2 家庭教养方式与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间的关系分析52-60
- 5 讨论60-62
- 5.1 关于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60-61
- 5.2 关于思维风格在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之间的中介作用61-62
- 6 小结62-65
-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65-69
- 第六部分 结论69-71
- 第七部分 研究创新与存在的不足71-73
- 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71
- 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71-73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A 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EOMEIS-Ⅱ)77-81
- 附录B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81-85
- 附录C 思维风格量表(TSI)85-89
- 致谢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郭金山,车文博;自我同一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3 彭永东;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达成的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吴婷婷;杨一平;;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5 马兰;张兴红;;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6 安秋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7 张建平;刘强;;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及其解除[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8 宫贤平;林向英;;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2期
9 邢辉燕;王琳;张巧明;;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赵晓红;;国内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薇;;自我同一性状态范式的模型述评[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树青;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分离-个体化、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安秋玲;;青少年同伴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石莹;;自我同一性——概念和理论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树青;陈会昌;张光珍;;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人格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孙大强;李军素;郑日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感关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陆敏;姚本先;姚本先;;研究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赵娟;;我国城乡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和发展的影响[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雁军;毕月花;罗桑平措;汪念念;;11-24岁藏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英永青;从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浅谈大学生自杀现象[N];山西青年报;2013年
2 申菏亮:主任编辑 秋 实:副编审;制造神秘是恶意的谎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王斐;青少年在疾风骤雨中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付友;老师批评错了咋办[N];吉林日报;2005年
5 胡晓明 张玲;什么是真正的人格成长?[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勾金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2 何静;大学工科新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3 胡敏洁;体育类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同一性危机发展现状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4 张扬;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团体辅导及其对成就动机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田璐敏;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作用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琴;中职生学校认同感与自我同一性、主观幸福感的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白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自我同一性对其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及团体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月宁;高中生生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10 郝慧媛;职高生自我同一性、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特点与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