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28 04:3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摸清美育理论对学校实践(课程)影响的脉络以及局限,澄清对有关美育的模糊认识以期对学校美育实践和课程改革提出一点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文献调查法。 对从鸦片战争以来到二十世纪末中国美育思想流派的分析表明:美育思想流派是在传统美育思想、资本主义美育思想和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对学校课程影响较大的是:(1)民国前以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洋务派及维新派美育思想。这一思想流派主要反应传统的美育观,对学校课程的影响表现在从引入西方学制到初步确立了艺术课程的名称形式的尝试;(2)以蔡元培“美育代宗教”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美育思想。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对课程的影响完成了对艺术课程从目标、内容到课时的基本确立,由此奠定了学校艺术课程后期基本走向;(3)以毛泽东的文艺论为代表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强调美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并根据实际适时实行美育课程的大众化和生活化、活动化,为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的美育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指明了方向;(4)艺术美育流派。 艺术美育流派是在政策层面上瞅学校美育等同艺术教育的观念,在 课程观的认识上把艺术课程材能一美术课)等同于美育,这一流派 在中小学的影响最甚,其观念持续影响至今;6)以“教育美学\“大 美育”等为代表的现代美育思想流派。现代美育思想流派对美育影响 课程的认识从艺术课程和学科课程扩展至其他课程,表现在:其一, 学科渗透美育的丰富;其二,课程因素美学价值的发掘;其三。美育 课的提出及美育系统的构建等。 分析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结论是:门)美育思想 流派对学校课程,尤其是艺术课程和美育课程设置的影响受政府诀策 导向和物质条件的制约;Q)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是一个 从影响艺术课程开始到影响其他课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随着美育 概念不断扩展,美育实施途径不断丰富而发展的过程;Q)美育概念 与课程定义交互影响,互为促进。 ”要发挥美育理论在学校实践的指导作用应当首先成立相应的工作 机构作为强化美育实施的机关;其次要注重在学校课程实施中体现美 育的精神,特别是要将美育的特点与课程完美地结合起来;要注意吸 收课程变化的合理内核,以图美育与课程的共同发展,最终完美地实 现教育目的。
【学位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G40-01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基本概念及选题意义
(一) 思想与流派
(二) 美育思想与流派
(三) 学校课程
(四) 选题意义
(五) 相关研究及研究方法
二、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综述
(一) 传统美育思想
(二) 资本主义美育思想
(三) 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
(四) 现代美育思想流派
三、 美育思想对艺术课程设置的影响
(一) 民国前美育思想流派与艺术课程
1. 艺术课程名称的雏形
2. 洋务派及康有为,梁启超的艺术课程主张
3. 对艺术课程内容的初步确定
4. “随意科”的规定
(二) “美育代宗教”思想与艺术课程
1. 蔡元培美育思想对艺术课程价值的讨论
2. “美育代宗教”思想对艺术课程目标、内容和课时的确定
3. 学校艺术课程形式的基本确立
(三) 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与艺术课程
1. 鲁迅的大众的阶级美育观——阶级内涵的介入
2. 毛泽东的美育思想及其指导原则——政治内涵的强化
3. 艺术课程的社会活动化
4. 艺术课程目标提升的契机和美育政策的误区
(四) 艺术美育流派与艺术课程
1. 国家课程体系下的艺术教育流派
2. 艺术美育观对课程影响的局限
3. 突破艺术美育观局限的条件
四、 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其他课程的影响
(一) 美育思想流派与学校其他课程的关系
(二) 学科渗透美育思想及课程
1. 德育的美育渗透
2. 学科课程的美育渗透
(三) 课程因素美学价值的发掘与课程
1. 教育美学流派对教学过程的美学价值的发掘
2. 教育美学流派对教育的美学价值的发掘
3. 潜在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审美化
4. 大美育流派的大课程观
五、 美育思想流派与美育课程的开设
(一) 美育心理学派与美育课程概念的提出
(二) 大美育学派与综合美育课
(三) 审美化教育思想与课程全面审美化
(四) 关于美育课程设置的探讨
六、 结语与反思
(一) 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影响之结论
1. 课程拓展,物质和政策的制约
2. 美育概念扩展,美育实施途径不断丰富发展
3. 美育理论与课程定义交互影响,互为促进
(二) 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影响之启示
1. 设置独立的美育专门机构
2. 强化以课程为中介的美育实施途径
3. 寻找美育与课程论之间的契合点
(三)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9593
【学位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G40-01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基本概念及选题意义
(一) 思想与流派
(二) 美育思想与流派
(三) 学校课程
(四) 选题意义
(五) 相关研究及研究方法
二、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综述
(一) 传统美育思想
(二) 资本主义美育思想
(三) 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
(四) 现代美育思想流派
三、 美育思想对艺术课程设置的影响
(一) 民国前美育思想流派与艺术课程
1. 艺术课程名称的雏形
2. 洋务派及康有为,梁启超的艺术课程主张
3. 对艺术课程内容的初步确定
4. “随意科”的规定
(二) “美育代宗教”思想与艺术课程
1. 蔡元培美育思想对艺术课程价值的讨论
2. “美育代宗教”思想对艺术课程目标、内容和课时的确定
3. 学校艺术课程形式的基本确立
(三) 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与艺术课程
1. 鲁迅的大众的阶级美育观——阶级内涵的介入
2. 毛泽东的美育思想及其指导原则——政治内涵的强化
3. 艺术课程的社会活动化
4. 艺术课程目标提升的契机和美育政策的误区
(四) 艺术美育流派与艺术课程
1. 国家课程体系下的艺术教育流派
2. 艺术美育观对课程影响的局限
3. 突破艺术美育观局限的条件
四、 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其他课程的影响
(一) 美育思想流派与学校其他课程的关系
(二) 学科渗透美育思想及课程
1. 德育的美育渗透
2. 学科课程的美育渗透
(三) 课程因素美学价值的发掘与课程
1. 教育美学流派对教学过程的美学价值的发掘
2. 教育美学流派对教育的美学价值的发掘
3. 潜在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审美化
4. 大美育流派的大课程观
五、 美育思想流派与美育课程的开设
(一) 美育心理学派与美育课程概念的提出
(二) 大美育学派与综合美育课
(三) 审美化教育思想与课程全面审美化
(四) 关于美育课程设置的探讨
六、 结语与反思
(一) 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影响之结论
1. 课程拓展,物质和政策的制约
2. 美育概念扩展,美育实施途径不断丰富发展
3. 美育理论与课程定义交互影响,互为促进
(二) 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影响之启示
1. 设置独立的美育专门机构
2. 强化以课程为中介的美育实施途径
3. 寻找美育与课程论之间的契合点
(三)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汤杰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主要区域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彬;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婷;新中国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9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5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