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对教师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文章目录】:
1 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特点
2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3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
4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兵;人本主义视野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秀惠;人本主义教学观与教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雪霏;人本主义视域下初中整本书阅读的主体建构[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彦丽;高中文言文美读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3 李婷;高中生物学ATDE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4 徐继琳;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同课异构”案例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年
5 刘静;人本主义教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探究[D];河南大学;2018年
6 田岩岩;汝南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7 于秀程;从高考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8 褚净净;学业自我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年
9 许晓娜;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童盟;人本主义教育观视阈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晓燕;我国“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10年
2 董小龙;中学文言文教学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君芳;中学文言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霞;论人本主义教师观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林辉春;试论语文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琨,周其国;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12期
2 陈琴英,马勇;理解:通向人本主义教学评价[J];教书育人;2005年11期
3 李丹青;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李乐;;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24期
5 綦延辉;陈莉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给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合肥教院学报;1998年04期
6 綦延辉;陈莉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给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合肥教院学报;1998年04期
7 沈勉荣;郭景扬;胡学增;;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J];江苏教育;1991年04期
8 王彬菁;;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型本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29期
9 杨同乐;;试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J];山西农经;2016年08期
10 李少坤;;“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教学”的尝试——多媒体教学《春天的故事》之体会[J];学周刊;2011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雷伶;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与心理学实验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邹硕;小班化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大春;小班化教学:成因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9年
4 赵林霞;人本主义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2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6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