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育变迁与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式微——以男性名字中的辈分为例

发布时间:2020-11-15 12:41
   重识教育发展与包含"辈分"在内的传统乡土社会变迁的关联实有必要。男性名字中辈分元素是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表征,按辈分命名体现了乡村社会差序格局的运作逻辑。农村识字率低导致"大名"在日常生活中隐匿,"文字下乡"与辈分文化彼此相互作用导致带辈分的制式"学名"在乡村普遍出现。随着社会发展与流动的加剧,以及"文字上移"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男性名字中辈分元素渐渐消逝,并愈益摆脱传统文化在命名规则上的安排。男性名字变迁一方面体现了传统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弱化乃至瓦解,另一方面则表征新型乡土社会团结机制的重建。
【文章目录】:
一、识字率低:重辈分的习俗与“大名”的隐匿
二、文字下移:制式“学名”与带辈分名字日常化
三、文字上移:村校的削减与无“辈”之名盛行
四、关联之处:变迁中的教育、辈分与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拥军;;农村社会流动的考察——教育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余应鸿;;乡村教育发展的内生机制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2期

3 赵雅婧;孙玲芝;;农村学生离农意识的建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9期

4 李森;汪建华;;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代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5 刘小强;;教师资源空间分割下的农村教师地缘结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9年03期

6 刘小强;;乡村教师乡土社会文化再生产:历史溯源、现实问题与路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12期

7 姚荣;;从“嵌入”到“悬浮”:国家与社会视角下我国乡村教育变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8 周宏;;传统文化的当代德育思考[J];学园;2012年06期

9 ;让乡村教育回归乡土[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22期

10 董轩;;乡土社会与学校的嵌入性——读《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J];中国德育;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莎莎;民办教师:乡村教育中的国家编外人员[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赖水随;最后的村落—客家的教育精神与道德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4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84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