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家庭背景、专业选择与收入回报——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12:02
  家庭背景通过子代教育实现阶层地位的代际传递,以往国内研究多关注教育机会、教育分流等教育分层的纵向维度,但对教育分层的横向维度——大学专业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依据CGSS2003和CGSS2008两次截面数据,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考察家庭背景对专业选择的影响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家庭背景差异经由专业分流再到收入回报的阶层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背景主要通过"资源"和"偏好"两个逻辑对专业选择产生影响;一方面家庭背景好的人在专业选择中更有优势,可选择的空间更大;另一方面家庭背景好的人更偏好于选择财经、工科等应用性专业,而家庭背景较差的人则倾向于选择人文社科和理科等基础性专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阶层隔离;同时还发现不同专业的收入回报并不相同,财经、工科等专业相较于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收入回报更高。因此,家庭背景好的人依靠资源优势和个体偏好进入了收入回报更高的应用性专业,从而实现了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 

【文章来源】:西北人口. 2020年02期 第52-66页 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图文】:

家庭背景、专业选择与收入回报——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不同专业类别全年总收入均值(元)

边际效应,理科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虽然理科类专业的总体收入回报较好,但家庭出身较好的人进入理科类专业的比例并不高。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尽管总体上理科类毕业生的平均收入较高(影响系数略大),但其内部收入差异较大(显著性相对略弱),收入的不稳定性较高。另外一方面,这也可能跟我国传统的实用主义思想和文理科划分的国情有关。在我国,各个阶层都深受实用思想的影响,认为应该经世致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更加重了这种思想和对工科类专业的重视。但对于很多下层阶层的人来说,对理科和工科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认知区分,认为理科和工科相差不大,都是学习数理化。且理科又是以数理化这些专业为主,高中学理科,大学继续选理科,有一种路径依赖。而中上阶层则对理科和工科的认知则相对清晰明确,明白工科的操作性、实用性更强,就业前景更明朗,而理科多是一些基础性学科,不仅需要长时间的严格训练,而且职业方向也相对不清晰,内部收入差异较大。由此形成了虽然理科类专业的总体收入回报较好,但家庭出身较好的人进入理科类专业的比例并不高的情况。不过,这也为家庭背景较差的人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即可以借着这些学科的经济回报优势实现一定程度的向上流动。医药类专业对收入回报的正向影响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1.12倍,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五、结论与讨论

理科,边际效应


模型5考察了家庭背景总体效应对子代收入回报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一致,这些因素与子代的收入回报呈显著正相关。模型6在家庭背景因素的基础上加入了子代专业类别,发现专业对收入回报具有显著影响,而家庭背景因素的作用有一定程度减弱。相较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其他专业对收入回报都具有正向影响,除医药类专业外,财经、工科、理科和管理服务类专业对收入回报的正向影响均具有统计显著性。具体来说,工科对收入回报影响的显著性最高(p<0.001),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1.33倍(1)。财经和管理服务类专业对收入回报的正向影响同样比人文社科类专业要高,分别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1.25倍(p<0.01)和1.20倍(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具有家庭背景较好的人更偏好于选择进入财经、工科和管理服务类专业学习,因为相较于人文社科专业,这些专业获得的薪资待遇更高,经济回报更好。且相对于理科和医药类专业,这些专业的经济变现能力更快,尤其是财经和管理服务类专业毕业后的工作相对更为体面、时尚,是更理想的专业选择。而在对这类专业的选择中,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子女明显处于劣势。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虽然理科类专业的总体收入回报较好,但家庭出身较好的人进入理科类专业的比例并不高。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尽管总体上理科类毕业生的平均收入较高(影响系数略大),但其内部收入差异较大(显著性相对略弱),收入的不稳定性较高。另外一方面,这也可能跟我国传统的实用主义思想和文理科划分的国情有关。在我国,各个阶层都深受实用思想的影响,认为应该经世致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更加重了这种思想和对工科类专业的重视。但对于很多下层阶层的人来说,对理科和工科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认知区分,认为理科和工科相差不大,都是学习数理化。且理科又是以数理化这些专业为主,高中学理科,大学继续选理科,有一种路径依赖。而中上阶层则对理科和工科的认知则相对清晰明确,明白工科的操作性、实用性更强,就业前景更明朗,而理科多是一些基础性学科,不仅需要长时间的严格训练,而且职业方向也相对不清晰,内部收入差异较大。由此形成了虽然理科类专业的总体收入回报较好,但家庭出身较好的人进入理科类专业的比例并不高的情况。不过,这也为家庭背景较差的人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即可以借着这些学科的经济回报优势实现一定程度的向上流动。医药类专业对收入回报的正向影响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1.12倍,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调机制、支配结构与收入分配:中国转型社会的阶层结构[J]. 刘欣.  社会学研究. 2018(01)
[2]家庭背景如何影响儿童学业成就?——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差异分析[J]. 李忠路,邱泽奇.  社会学研究. 2016(04)
[3]中国当代的高等教育、精英形成与社会分层 来自“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初步发现[J]. 吴晓刚.  社会. 2016(03)
[4]能力与出身: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机制分析[J]. 刘精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8)
[5]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察[J]. 李春玲.  社会学研究. 2014(02)
[6]教育分流体制与中国的教育分层(1978-2008)[J]. 吴愈晓.  社会学研究. 2013 (04)
[7]中国城乡居民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及其演变(1978—2008)[J]. 吴愈晓.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3)
[8]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J]. 李春玲.  社会学研究. 2010(03)
[9]精英的选拔:身份、地域与资本的视角——跨入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1978-2005)[J]. 刘云杉,王志明,杨晓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05)
[10]中国社会分层与教育公平:一个文献综述[J]. 洪岩璧,钱民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2912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912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