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儒家教育思想的后现代维度
发布时间:2020-12-12 14:16
现代性教育缘起于西方,具有解放和压迫人性的双重特征。后现代教育哲学旨在解构现代性教育的宰制和独断,主张教育向生命系统的复归。它的兴起为儒家"前现代"教育思想提供了参与今天全球性教育对话的重要阈境。儒家"君子不器"思想在教育目标、知识观和学习观等方面与后现代教育哲学具有一定的契合。二者的会通对于突破西方现代性教育的囿限,丰富我国现代性教育的内涵和促进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均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1期 第76-81页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现代性教育的内在矛盾
二、后现代教育哲学——透过“现代”的迷雾
(一)回归生命系统
(二)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
三、“君子不器”与后现代教育哲学的对话
(一)“器道之辩”——后现代教育目标的确立
(二)“大道不器”——后现代知识观的变革
(三)“道在器中”——后现代终身学习观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哲学为什么要研究古典[J]. 吴元发. 复旦教育论坛. 2018(03)
[2]终身学习,吉登斯的自我认同观和道德维度:一个批判分析[J]. 赵康. 外国教育研究. 2010(08)
[3]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J]. 李立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4]当代中国教育的病根[J]. 邓晓芒. 社会科学论坛. 2010(07)
[5]儒家教育思想的后现代意蕴[J]. 冯季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本文编号:2912712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1期 第76-81页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现代性教育的内在矛盾
二、后现代教育哲学——透过“现代”的迷雾
(一)回归生命系统
(二)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
三、“君子不器”与后现代教育哲学的对话
(一)“器道之辩”——后现代教育目标的确立
(二)“大道不器”——后现代知识观的变革
(三)“道在器中”——后现代终身学习观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哲学为什么要研究古典[J]. 吴元发. 复旦教育论坛. 2018(03)
[2]终身学习,吉登斯的自我认同观和道德维度:一个批判分析[J]. 赵康. 外国教育研究. 2010(08)
[3]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J]. 李立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4]当代中国教育的病根[J]. 邓晓芒. 社会科学论坛. 2010(07)
[5]儒家教育思想的后现代意蕴[J]. 冯季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本文编号:2912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91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