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7 13:02
  20世纪初期,在“中国的教育学”缺席的状态下,世界各国的教育学涌进中国,成就了一时的“繁荣”。“中国的教育学”虽然在同期孕育着自己的胚胎,不过,社会的动荡等各种外在因素没有给它提供适宜的破土的环境。直到新中国成立,在移植和批判凯洛夫教育学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思想出场,但它自身的无法克服的“依附性”仍然使中国的教育学摆脱不了“藤本化”的发展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后,“原创教育学”代表了中国教育学转型性发展的需求,期望实现中国教育学研究从“藤本”到“木本”的全面转型。 “中外”关系问题是中国教育学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的问题。不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问题的表现形态有着时代性的差异,而且对这一问题的提问方式、解题思路也是不一样的。在当代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中国教育学研究中的“中外”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本土化的教育学”和“本土性的教育学”的关系问题。 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西方中心”思想、线性发展观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仍然继续炮制简单“移植”外来教育学的现象;对教育学“本土化”的思想认识和方法论研究都有待矫治和推进。重建本土化研究的方法论,需要具体研究本土问题、本土性以及...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题解 “多元文化背景”、“教育学研究”的“问题”
    一、 “中外”关系问题--影响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一个世纪问题
    二、 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形成的背景分析
        (一) 世界文化发展的多端性和多元性
        (二) 中国的多元文化背景和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
    三、 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学研究中的“中外”关系问题
    四、 论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
第一章 “本土化的教育学”:问题与分析
    一、 教育学借鉴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 借鉴的方式
        (二) 借鉴的对象
        (三) 借鉴的内容
    二、 “本土化的教育学”:问题与分析
        (一) 本土化的教育学的潜在影响
        (二) 教育学本土“化”的方式和问题分析
    三、 教育学本土“化”的方法论重建
        (一) 本土“化”的研究重点
        (二) 本土“化”的形式
    四、 研究案例
        案例一: 德国和美国教育学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案例二: 日本对“学校病理”的诊治和“新基础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与分析
    一、 “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思想素描
        (一) “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思想历程
        (二) “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思想素描
    二、 “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与分析
        (一) 教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是一个需要增加“理论性”成分的特色问题
        (二) 挖掘、传承、光大中国传统,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特色问题
        (三) 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是一个有待形成和成熟的特色问题
        (四)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一个需要矫正的特色问题
        (五) 基于中国实际、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是生成“中国特色”的基础和本源
    三、 研究案例
        案例一: 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研究模式
        案例二: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意识形态等对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转型
    一、 原创教育学研究的基本立场
        (一) “原创教育学”的含义
        (二) 原创教育学与本土化的教育学、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关系
    二、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本土立场和实践立场
        (一)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本土立场
        (二)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实践立场
    三、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教育学立场
        (一) 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历史反思
        (二)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教育学立场
    四、 研究案例
        案例一: 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知识问题”
        案例二: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研究
    本章小结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中国教育学的学科转型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究传统”与教育学的发展——德、美两国教育学“科学化”道路的差异和启示[J]. 吴黛舒.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3)
[2]聚焦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视野论坛”第二次全国会议综述[J]. 杨小微,林存华.  教育研究. 2004(02)
[3]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   教育研究. 2004(02)
[4]“九五”期间教育研究的一点反思[J]. 贾海英,刘力.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04)
[5]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J]. 柳海民,李伟言.  教育研究. 2003(09)
[6]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J]. 叶澜,吴亚萍.  教育研究. 2003(08)
[7]教育研究原创性探析[J]. 傅维利.  教育研究. 2003(07)
[8]论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特点——教育学概念体系的创新与转型[J]. 谢维和.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2)
[9]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J]. 容中逵.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01)
[10]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从实践哲学的角度观照[J]. 李长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04)



本文编号:2922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922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c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