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2020-12-30 23:37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人类社会迈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在对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积累知识、沟通交往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其精神发展、道德成长与伦理生活产生了日益明显的消极影响,因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原理和辩证法、系统论、资料分析等基本思想与方法,通过搜集数据资料,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政策思路。 就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总体状况而言,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了现实的、独特的影响,导致青少年学生道德意识衰落。其主要原因是网络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和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等。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应有效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青少年学生主体自我教育的合力作用。学校德育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家庭教育是重要补充,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根本落脚点,社会教育则为此提供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因而,青少年网络伦理精神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解决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上,各有轻重、齐心合力的系统观是本文在方法与观点上的一...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意义
    (三) 研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述描
    (一) 网络媒介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二) 虚拟世界的伦理困境及其道德教育影响
    (三) 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凸显及其道德教育影响
二、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
    (一)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一个亟需重新认识 的现实问题
    (二) 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教育学的思考
    (三) 家庭原因分析
    (四) 青少年学生自身和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好坏,决定着违规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与否
    (五) 社会风气的好坏,对违规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也有关系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 规范网络,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
    (二) 学校道德教育: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1、培养热心从事网络道德教育的优秀人才
        2、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优势,开辟学校虚拟德育阵地
        3、关注青少年心理特征,调整道德教育方式
        4、强化青少年心理调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5、加强有关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
        6、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导向性
    (三) 家庭教育: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四) 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根本落脚点
    (五) 社会教育: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理论架构的基础[J]. 郗春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1)
[2]网络社会的“公平原则”刍议[J]. 郗春梅.  理论学习. 2005(11)
[3]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人格形成趋势的影响——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调查[J]. 楚丽霞.  道德与文明. 2004(02)
[4]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误区及矫治策略[J]. 王红彬.  教育探索. 2003(11)
[5]对构建青少年网络伦理精神的思考[J]. 李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6]虚拟实在论[J]. 张怡.  哲学研究. 2001(06)
[7]道德人格及其社会功能初探[J]. 赵成文.  社会科学. 1999(07)



本文编号:2948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948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