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学校教育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01-12 06:57
  本文对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学校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础,学校是公民教育的基地,学校教育是实施公民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主体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民主、平等意识、公德意识、爱国意识、人文意识的好公民。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从目前的社会现实看,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且根据实际调查研究,目前学生公民意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公民和公民意识
    1 主体意识
    2 权利和义务意识
    3 民主、平等意识
    4 公德意识
    5 爱国意识
    6 人文意识
二.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现实意义
    (一)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
    (二)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三)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坏节
    (四)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适应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
    (五) 注重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世界教育面向21世纪的共同课题
三. 目前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 调查的概况
    (二) 学生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
        1 公民意识不强,公德意识淡薄,道德行为存在问题较多
        2 民主参与意识不强
        3 对纪律的认识水平不高
        4 法制观念较为薄弱
        5 对学校教育的感受与评价
        6 开设公民意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认识
    (三) 学生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仍然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使学校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要求和具体措施不能落到实处
        2 学校未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重视通过学科教学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3 学校不能很好地研究青少年学生认知的规律,及时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4 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受传统思想束缚未能随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改善
        5 学校教师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
四.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对策
    (1) 加强综合管理与协调,多管齐下,形成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社会环境
    (2)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针对青少年学生公民意识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当前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措施
        1 认真全面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
        2 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
        3 构建现代公民教育的理论体系
        4 建立和完善学校公民意识培养体系,推进学校公民培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5 改善和改进学校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方式方法
        6 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校教育各种载体和途径,包括各学科教学、德育、班主任、班团队工作、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载体和途径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上的作用
        7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对公民意识教育的认识水平
        8 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问题上,应弄清几对关系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发展阶段理论谈公民教育的实施[J]. 胡艳蓓.  教育评论. 2002(05)
[2]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J]. 李萍,钟明华.  教育研究. 2002(10)
[3]公民意识刍议[J]. 刘晓荣,王利.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1(01)
[4]教育的多元价值取向与公民的培养[J]. 金生鈜.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08)
[5]论民族意识与公民意识的和谐统一[J]. 刘仕国,陆延荣.  实事求是. 2000(04)
[6]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意识[J]. 陈文正.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0(03)
[7]学校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实现途径[J]. 任杰.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0(02)
[8]中学生公民素质现状分析[J]. 罗越媚.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9(06)
[9]论公民意识[J]. 李大琨.  新视野. 1998(03)
[10]学校公民教育刍议[J]. 刘国华.  学术研究. 1998(02)



本文编号:2972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972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