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学习功能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7 02:5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目前社交网络的存在已经对现实人际网络的互动模式及其内在的信息传播形成颠覆性影响。社交媒体已经作为分享知识和集体学习流行的在线学习平台,这类媒介能够帮助学生们与其他人建立更为多元与有效的沟通,对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学生们善于在这些平台上独立学习,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想法,建立认可并收到实时的反馈。本文选取大学生作为目标群体,通过调查微信学习功能的使用现状,在TAM模型、QCA方法等工具的辅助研究下,借鉴沉浸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等理论知识的指导,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拓展。通过对以往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得出目前在社交网络中影响微信学习效果的相关理论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以210份电子问卷作为样本,通过总结分析初步确定出影响因素,然后通过进一步筛选,将剩余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分类、赋值,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得出达到同样学习效果的不同组合。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大学生使用移动学习的行为意愿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使用移动学习的行为意愿与主观规范具有正面积极效应;个体创新与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学习资源通过感...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社交网络与学习
1.3.2 社交网络学习功能的影响因素
1.3.3 微信学习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交网络
2.1.2 微信
2.1.3 微信学习
2.2 基础理论
2.2.1 非正式学习理论
2.2.2 情境认知理论
2.2.3 理性行为理论
第三章 微信学习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1 微信的学习功能
3.1.1 平台化功能
3.1.2 通讯功能
3.1.3 社交功能
3.2 微信学习功能效果关键因子的确定
3.2.1 感知有用性
3.2.2 感知易用性
3.2.3 主观规范
3.2.4 个体创新
3.2.5 自我学习管理
3.2.6 学习资源
3.2.7 沉浸体验
3.2.8 行为意向
第四章 微信学习功能的QCA分析
4.1 微信学习功能研究方法的选择
4.1.1 QCA方法及其特点
4.1.2 QCA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4.2 基本情况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信度与效度分析
4.3 运行结果及分析
4.3.1 真值表的构建
4.3.2 运行结果
4.3.3 运行结果分析
第五章 微信学习功能改进对策研究
5.1 腾讯公司的视角
5.1.1 用户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的提升
5.1.2 速率与学习资源形式并重
5.1.3 技术多元支持下的沉浸体验
5.2 学校的视角
5.2.1 主体规范的正向影响
5.2.2 优质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
5.2.3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5.2.4 大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5.2.5 学习过程与多种评价方式的监督
5.3 学习者的视角
5.3.1 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
5.3.2 学习资源共享
5.3.3 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未来展望
附录1 微信学习功能效果影响因素真值表
附录2 微信学习功能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 王萍. 现代教育技术. 2014(05)
[2]社会学视域下微博与微群学习功能的对比研究[J]. 肖升,李勇帆,何炎祥. 现代教育技术. 2014(04)
[3]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 王萍. 远程教育杂志. 2013(06)
[4]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 杨敏. 思想理论教育. 2012(11)
[5]社交网络服务中一种基于用户上下文的信任度计算方法[J]. 乔秀全,杨春,李晓峰,陈俊亮. 计算机学报. 2011(12)
[6]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探微[J]. 史亚光,袁毅. 图书馆论坛. 2009(06)
[7]QQ虚拟学习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J]. 张豪锋,李瑞萍,李名. 现代教育技术. 2009(12)
[8]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J]. 王陆. 中国电化教育. 2009(02)
[9]关系型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特征研究[J]. 付丽丽,吕本富,吴盈廷,彭赓,刘凡,刘颖.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9(02)
[10]校园SNS网站与网络大学生人际传播现实化回归[J]. 杜迈南,刘叶琳,李俊杰. 双语学习. 2007(10)
博士论文
[1]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 甘永成.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政府新药政策研究[D]. 邱祥龙.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2]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影响研究[D]. 冯玉石.西南财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7306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社交网络与学习
1.3.2 社交网络学习功能的影响因素
1.3.3 微信学习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交网络
2.1.2 微信
2.1.3 微信学习
2.2 基础理论
2.2.1 非正式学习理论
2.2.2 情境认知理论
2.2.3 理性行为理论
第三章 微信学习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1 微信的学习功能
3.1.1 平台化功能
3.1.2 通讯功能
3.1.3 社交功能
3.2 微信学习功能效果关键因子的确定
3.2.1 感知有用性
3.2.2 感知易用性
3.2.3 主观规范
3.2.4 个体创新
3.2.5 自我学习管理
3.2.6 学习资源
3.2.7 沉浸体验
3.2.8 行为意向
第四章 微信学习功能的QCA分析
4.1 微信学习功能研究方法的选择
4.1.1 QCA方法及其特点
4.1.2 QCA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4.2 基本情况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信度与效度分析
4.3 运行结果及分析
4.3.1 真值表的构建
4.3.2 运行结果
4.3.3 运行结果分析
第五章 微信学习功能改进对策研究
5.1 腾讯公司的视角
5.1.1 用户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的提升
5.1.2 速率与学习资源形式并重
5.1.3 技术多元支持下的沉浸体验
5.2 学校的视角
5.2.1 主体规范的正向影响
5.2.2 优质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
5.2.3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5.2.4 大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5.2.5 学习过程与多种评价方式的监督
5.3 学习者的视角
5.3.1 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
5.3.2 学习资源共享
5.3.3 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未来展望
附录1 微信学习功能效果影响因素真值表
附录2 微信学习功能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 王萍. 现代教育技术. 2014(05)
[2]社会学视域下微博与微群学习功能的对比研究[J]. 肖升,李勇帆,何炎祥. 现代教育技术. 2014(04)
[3]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 王萍. 远程教育杂志. 2013(06)
[4]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 杨敏. 思想理论教育. 2012(11)
[5]社交网络服务中一种基于用户上下文的信任度计算方法[J]. 乔秀全,杨春,李晓峰,陈俊亮. 计算机学报. 2011(12)
[6]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探微[J]. 史亚光,袁毅. 图书馆论坛. 2009(06)
[7]QQ虚拟学习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J]. 张豪锋,李瑞萍,李名. 现代教育技术. 2009(12)
[8]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J]. 王陆. 中国电化教育. 2009(02)
[9]关系型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特征研究[J]. 付丽丽,吕本富,吴盈廷,彭赓,刘凡,刘颖.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9(02)
[10]校园SNS网站与网络大学生人际传播现实化回归[J]. 杜迈南,刘叶琳,李俊杰. 双语学习. 2007(10)
博士论文
[1]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 甘永成.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政府新药政策研究[D]. 邱祥龙.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2]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影响研究[D]. 冯玉石.西南财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7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03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