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
发布时间:2021-03-13 12:17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继承与扬弃、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和行为,对个体发展、社会和谐都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该素养分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三个要素,阐述了每个要素的内涵,列举了每个要素的行为表现,从系统设计课程、全面融入学科、在丰富的情境中开展活动、提升文化自觉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在教育实践中的落实。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3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缘起
(一)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对个体发展意义深远
(二)全面提升个体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深入揭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内涵有利于修正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二、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框架建构及内涵阐释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概念界定
1. 文化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二)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框架与内涵的已有研究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角度
2. 教育文件中与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有关的描述
(三)本研究建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框架与内涵的思路
1. 彰显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作为精神纽带的重要意义
2. 构建具有层次性、丰富性和统整性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框架
3. 强调文化理解和传承过程中的理性基础和文化自觉
4. 精选具有综合性素养表达特征的行为表现举例
三、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框架建构、内涵阐释与行为表现
(一)文化理解
(二)文化认同
(三)文化践行
四、讨论与建议
(一)系统设计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在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中的落实与体现
(二)在学科课程中全面融入并强化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
(三)在丰富的情境中开展促进学生多维素养综合提升的活动
(四)加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中的理性要素,提升文化自觉意识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J]. 杨曼,吕立杰,丁奕然.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6)
[2]“人文化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反思与实践[J]. 李群,李凯,牛瑞雪. 教育科学研究. 2019(06)
[3]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历史演变与现实把握[J]. 温小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3)
[4]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家国情怀——以“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护”为例[J]. 吴晨. 地理教学. 2019(04)
[5]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北京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 李群,李凯. 中小学管理. 2019(01)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J]. 张宏. 教育研究. 2018(08)
[7]紧跟新时代步伐,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强起来[J]. 魏锐. 人民教育. 2018(12)
[8]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觉的时代体现[J]. 沈壮海,史君. 中国高等教育. 2018(07)
[9]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标准[J]. 李宗桂. 社会科学战线. 2017(08)
[10]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及教育渗透[J]. 王伟建.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6)
本文编号:3080203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3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缘起
(一)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对个体发展意义深远
(二)全面提升个体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深入揭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内涵有利于修正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二、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框架建构及内涵阐释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概念界定
1. 文化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二)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框架与内涵的已有研究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角度
2. 教育文件中与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有关的描述
(三)本研究建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框架与内涵的思路
1. 彰显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作为精神纽带的重要意义
2. 构建具有层次性、丰富性和统整性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框架
3. 强调文化理解和传承过程中的理性基础和文化自觉
4. 精选具有综合性素养表达特征的行为表现举例
三、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框架建构、内涵阐释与行为表现
(一)文化理解
(二)文化认同
(三)文化践行
四、讨论与建议
(一)系统设计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在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中的落实与体现
(二)在学科课程中全面融入并强化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
(三)在丰富的情境中开展促进学生多维素养综合提升的活动
(四)加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中的理性要素,提升文化自觉意识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J]. 杨曼,吕立杰,丁奕然.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6)
[2]“人文化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反思与实践[J]. 李群,李凯,牛瑞雪. 教育科学研究. 2019(06)
[3]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历史演变与现实把握[J]. 温小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3)
[4]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家国情怀——以“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护”为例[J]. 吴晨. 地理教学. 2019(04)
[5]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北京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 李群,李凯. 中小学管理. 2019(01)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J]. 张宏. 教育研究. 2018(08)
[7]紧跟新时代步伐,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强起来[J]. 魏锐. 人民教育. 2018(12)
[8]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觉的时代体现[J]. 沈壮海,史君. 中国高等教育. 2018(07)
[9]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标准[J]. 李宗桂. 社会科学战线. 2017(08)
[10]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及教育渗透[J]. 王伟建.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6)
本文编号:3080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08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