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16:22
  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的特征是“精英化”的,意即德育传递、灌输某种终极价值,将目的指向完美道德社会的实现,以培养高度超越性的道德为己任,将个体日常道德修养纳入宏大的社会历史目标中。这一德育取向是“政党伦理”社会化的必然诉求,表明了国家对德育价值选择的垄断地位和学校德育价值选择的缺失。它在实践中引发和助长了诸多问题。理论界中“精神教化”的德育主张在价值取向上也是精英化的,同样成为我们反思的对象。 “性善论”是精英化的德育价值取向的思想基础。这一人性预设划定了人与动物不可逾越的界限,试图展示人的尊严和崇高,然其谬误在于将人性和人的特性混淆,否定人的自然生物性,先在地预制了义与利、灵与肉、公与私的对立。这一致命缺陷决定受此人性论浸染的德育不能培养有道德的人。其“道德人性论”的性质使人以道德完善作为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途径,由此使道德理想主义的追求绝对化。导致德育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德育的意义承担功能也给人文教育的定位带来困难,加剧了后者的萎缩和边缘化。道德不是人性的唯一构成要素,意义承载的方式有多样。道德非但不是人生意义实现的主要途径,相反,藉人性中精神性的伸展获得的对人生意义的“觉解”和“...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一、研究对象的解说
    二、研究现状的反思
    三、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四、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五、研究的方法和特色
第一章 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的特征及其实践问题审理
    一、德育实践中的精英化价值取向
        (一) “精英化”的内涵和表征
        (二) 现实判定依据
        (三) 实质剖析
    二、理论研究中的另一种精英化思路
        (一) 观点的回顾
        (二) 背景和实质剖析
    三、精英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实践问题审理
        (一) 方法改革难以克服的灌输
        (二) 德育边界的缺失
        (三) 两种“矛盾的”实践倾向
        (四) 家—校育德的断裂
第二章 德育价值取向前提的批判和重构
    一、人性预设:从“单一”到“复杂”
        (一) 内容维度
        (二) 性质维度
    二、道德规范:从“建构”到“生成”
        (一) 建构的理性主义内涵和实质
        (二) 联系的理路
        (三) 建构的理性主义下德育的异化
        (四) “理性有限”、道德生成性和“保守”的德育
    三、道德价值体系:从“层级”到“类型”
        (一) 道德类型学的概念、观点和启示
        (二) 道德的两种类型
第三章 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现实生活根基
    一、时代背景:走向现代社会
        (一) 现代社会:不可拒斥的历史进程
        (二) 一个分析的框架
    二、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与德育价值观的转换
        (一) 非市场经济下的德育价值观
        (二) 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与德育价值观的转换
    三、市民社会的发育与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 非市民社会与德育的“国有化”
        (二) 市民社会与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四章 平民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内涵与意义
    一、本体内涵
        (一) 界说
        (二) 释义
    二、历史意义
        (一) 对德育的意义:增强德育实效性
        (二) 对个体的意义:人的解放
        (三) 对社会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章 平民化的德育价值取向:目标系统与实施策略
    一、目标系统
        (一) 个体品质
        (二) 人与他人
        (三) 人与自然
        (四) 人与集体
        (五) 人与国家
    二、核心道德原则
        (一) 无妨害
        (二) 尊重
        (三) 责任
    三、实施策略
        (一) 阐释
        (二) 叙事
        (三) 交往
        (四)榜样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命问题的累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教化问题的整体反思[J]. 刘铁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05)
[2]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J]. 黄甫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3]生命叙事与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J]. 刘慧,朱小蔓.  上海教育科研. 2003(08)
[4]理性的深化与经济学的发展[J]. 靳涛.  经济学家. 2003(03)
[5]论道德目的论与伦理道义论[J]. 万俊人.  学术月刊. 2003(01)
[6]价值的本质及价值观的有机构成[J]. 李德学,张连良.  人文杂志. 2002(04)
[7]质疑建国以来的道德教育规训[J]. 金生鈜.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08)
[8]重叙美德的故事[J]. 万俊人.  读书. 2001(06)
[9]德育要拒斥任何意义上的“传递”、“灌输”吗?[J]. 孙喜亭.  中国教育学刊. 2000(05)
[10]道德类型学及其文化比较视境──兼及现代伦理问题与罗尔斯和麦金太尔对话[J]. 万俊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6)



本文编号:3105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105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