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德育学在德育方法论研究中的继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1-04-07 18:31
当今大学校园环境,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混乱,德育工作的被动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在德育理论上进行发展,在德育方法论上进行创新。本文提出工程德育学是一种中层理论性质的现代德育方法论的观点,是在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德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德育方法论的研究成果,从认识方法论和实施方法论两个方面进行的一项创新性研究。这项研究对我国德育方法论的现代化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借鉴意义。 在认识方法论创新方面,工程德育学把思想现象作为德育学研究和德育实践的双重对象。人的思想现象是一种潜在的精神资源,虽然是复杂的,但它是可以被我们所认识和开发的。精神资源的开发需要正确合理的方法论进行指导。工程德育学作为一种现代德育方法论,认同德育方法论的层次结构的观点,将自身定位于“中层理论”层面,在认识论上反映出“中介思维”的特点,从而完成哲学方法论与德育实践操作的过渡与衔接。 在实施方法论创新方面,工程德育学将工程观引入德育方法论研究之中,体现了工程的“综合、创造、实践”本质在德育工作中的反映。“三性”(规范性、渗透性、咨询性...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对德育方法及方法论的研究
1.2.2 国外对德育方法及方法论的研究
1.3 问题的回答:工程德育的划界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工程德育学概述
2.1 工程德育研究背景分析
2.1.1 哲学型德育研究类型分析
2.1.2 科学型德育研究类型分析
2.1.3 工程学型德育研究类型分析
2.1.4 工程德育研究是三种德育类型研究的综合与发展
2.2 工程德育及其相关概念
2.2.1 工程德育对德育概念的理解
2.2.2 工程德育概念的界定
2.3 工程德育学及其理论思考
2.3.1 工程德育学是对德育方法论的反思
2.3.2 工程德育学是一种现代德育方法论
2.3.3 工程德育学是一种中层理论性质的德育方法论
第3章 工程德育学认识方法论的创新
3.1 思想现象说:德育学对象的僭越
3.2 资源说:德育问题论的僭越
3.3 精神资源开发说:思想现象的复杂性、可认识性和可开发性
3.4 层次结构与中介思维:工程德育学中层理论性质的理解
第4章 工程德育学实施方法论的创新
4.1 工程与工程思维:工程德育学的“工程”解读
4.1.1 对工程的一般规定的再解读
4.1.2 对工程思维的新认识
4.1.3 对工程本质的理解
4.2 “网”理论与“三性”模式:工程手段的驾驭与控制
4.2.1 “网”理论:工程德育学的理论创新
4.2.2 “三性”模式:工程德育学的实践范例
4.2.3 模式选择:工程德育学应实现过程科学
4.3 自适应、自组织、自调节:工程德育学的目标达成
4.3.1 对自组织的理解
4.3.2 精神系统的自组织分析
4.3.3 精神资源开发的自组织过程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性”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介绍
附录二 思想现象学研究综述
附录三 工程德育学方向博士点申报情况介绍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神解读[J]. 申来津.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2]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的体会[J]. 梅运彬,田官贵.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略说[J]. 熊正友.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02)
[4]中介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J]. 平章起. 教学与研究. 2002(04)
[5]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J]. 申来津. 理论月刊. 2002(02)
[6]从“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看党的思想建设[J]. 王国英,梅运彬.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7]在继承、借鉴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新[J]. 郑艳. 求实. 2001(09)
[8]多样化与“网”理论[J]. 李鸿义. 冶金政工研究. 2001(01)
[9]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思考[J]. 李鸿义,霍绍周,李坚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0(09)
[10]武汉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J]. 张三萍,李鸿义. 思想教育研究. 2000(02)
博士论文
[1]精神激励的权变理论[D]. 申来津.南京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高校工程德育苦干问题研究[D]. 赵继伟.武汉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23972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对德育方法及方法论的研究
1.2.2 国外对德育方法及方法论的研究
1.3 问题的回答:工程德育的划界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工程德育学概述
2.1 工程德育研究背景分析
2.1.1 哲学型德育研究类型分析
2.1.2 科学型德育研究类型分析
2.1.3 工程学型德育研究类型分析
2.1.4 工程德育研究是三种德育类型研究的综合与发展
2.2 工程德育及其相关概念
2.2.1 工程德育对德育概念的理解
2.2.2 工程德育概念的界定
2.3 工程德育学及其理论思考
2.3.1 工程德育学是对德育方法论的反思
2.3.2 工程德育学是一种现代德育方法论
2.3.3 工程德育学是一种中层理论性质的德育方法论
第3章 工程德育学认识方法论的创新
3.1 思想现象说:德育学对象的僭越
3.2 资源说:德育问题论的僭越
3.3 精神资源开发说:思想现象的复杂性、可认识性和可开发性
3.4 层次结构与中介思维:工程德育学中层理论性质的理解
第4章 工程德育学实施方法论的创新
4.1 工程与工程思维:工程德育学的“工程”解读
4.1.1 对工程的一般规定的再解读
4.1.2 对工程思维的新认识
4.1.3 对工程本质的理解
4.2 “网”理论与“三性”模式:工程手段的驾驭与控制
4.2.1 “网”理论:工程德育学的理论创新
4.2.2 “三性”模式:工程德育学的实践范例
4.2.3 模式选择:工程德育学应实现过程科学
4.3 自适应、自组织、自调节:工程德育学的目标达成
4.3.1 对自组织的理解
4.3.2 精神系统的自组织分析
4.3.3 精神资源开发的自组织过程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性”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介绍
附录二 思想现象学研究综述
附录三 工程德育学方向博士点申报情况介绍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神解读[J]. 申来津.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2]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的体会[J]. 梅运彬,田官贵.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略说[J]. 熊正友.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02)
[4]中介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J]. 平章起. 教学与研究. 2002(04)
[5]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J]. 申来津. 理论月刊. 2002(02)
[6]从“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看党的思想建设[J]. 王国英,梅运彬.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7]在继承、借鉴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新[J]. 郑艳. 求实. 2001(09)
[8]多样化与“网”理论[J]. 李鸿义. 冶金政工研究. 2001(01)
[9]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思考[J]. 李鸿义,霍绍周,李坚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0(09)
[10]武汉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J]. 张三萍,李鸿义. 思想教育研究. 2000(02)
博士论文
[1]精神激励的权变理论[D]. 申来津.南京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高校工程德育苦干问题研究[D]. 赵继伟.武汉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23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12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