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解构与实现路径——基于《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04-12 02:30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18年发布《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通过对其解读,可从以下几方面构造未来学校的实现路径:未来学校的核心性质是德育现代化和产出现代化,时间特征体现在行动特征、价值特征和技术特征三方面,空间特征表现为教育全球化和教育中国化;未来学生在学习时间上发生变化,学习空间呈现虚实结合的特点,心理学和脑科学与学生学习紧密结合;未来课堂内部更加关注学生需求,并且与外部社会形成互联的空间;未来学习路径在技术支撑下呈现智能化和差异化的特点。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2020,(02)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未来学校时间维度的三大特征
智能化学习(如图8所示)的第一步是利用学习者画像来感知学习状态,通过知识模型、认知模型、学习行为模型和情感模型来识别学习者的特征,然后根据学习者画像识别的特征向学习者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源,最后利用大数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学习者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等五方面进行多元综合评价。而差异化学习主要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形式和课程的实施上,即大力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采取删减、融合、增补、重组等方式,构建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改变以传统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广泛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等实践探索。[2](二)智能化、差异化学习的实现路径
德育现代化是指道德观念的现代化、德育内容的现代化、德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德育环境的现代化以及德育评价的现代化。[4]未来学校的德育现代化就是要将“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和“三全”德育观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联通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和资源,以德育制度和德育理论作为外部支撑,实施多方位的德育(如图1所示)。首先,未来德育要确立“以人为本”和“三全”德育观。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现代德育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引导学生的道德创造性。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要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尊重学生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三全”德育观是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2]这意味着德育并不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政府的合力,使学生能感觉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在接受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教育:体系框架、核心技术平台构建与实施策略[J]. 刘邦奇,王亚飞.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0)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德育理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走向[J]. 龙宝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2)
[3]未来学校的时空变革[J]. 王枬. 全球教育展望. 2019(02)
[4]论我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J]. 倪邦文.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8(06)
[5]未来学校变革: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J]. 曹培杰.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1)
[6]“AI+”时代未来学校的建设框架与内容探究[J]. 张生,曹榕,陈丹,韩盼盼,齐媛.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5)
[7]分层级教育投入的国民经济产出效果研究--基于教育投入的时间滞后效应[J]. 方颃,褚玉静,朱小川.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8]我国教育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兼论公共部门工资溢价对我国教育回报率的影响[J]. 王弟海,陈理子,张晏. 财贸经济. 2017(09)
[9]德育现代化:内涵、路径与展望[J]. 石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9)
[10]教育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 张海峰,姚先国,张俊森. 经济研究. 2010(07)
本文编号:3132434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2020,(02)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未来学校时间维度的三大特征
智能化学习(如图8所示)的第一步是利用学习者画像来感知学习状态,通过知识模型、认知模型、学习行为模型和情感模型来识别学习者的特征,然后根据学习者画像识别的特征向学习者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源,最后利用大数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学习者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等五方面进行多元综合评价。而差异化学习主要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形式和课程的实施上,即大力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采取删减、融合、增补、重组等方式,构建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改变以传统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广泛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等实践探索。[2](二)智能化、差异化学习的实现路径
德育现代化是指道德观念的现代化、德育内容的现代化、德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德育环境的现代化以及德育评价的现代化。[4]未来学校的德育现代化就是要将“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和“三全”德育观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联通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和资源,以德育制度和德育理论作为外部支撑,实施多方位的德育(如图1所示)。首先,未来德育要确立“以人为本”和“三全”德育观。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现代德育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引导学生的道德创造性。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要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尊重学生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三全”德育观是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2]这意味着德育并不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政府的合力,使学生能感觉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在接受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教育:体系框架、核心技术平台构建与实施策略[J]. 刘邦奇,王亚飞.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0)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德育理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走向[J]. 龙宝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2)
[3]未来学校的时空变革[J]. 王枬. 全球教育展望. 2019(02)
[4]论我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J]. 倪邦文.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8(06)
[5]未来学校变革: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J]. 曹培杰.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1)
[6]“AI+”时代未来学校的建设框架与内容探究[J]. 张生,曹榕,陈丹,韩盼盼,齐媛.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5)
[7]分层级教育投入的国民经济产出效果研究--基于教育投入的时间滞后效应[J]. 方颃,褚玉静,朱小川.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8]我国教育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兼论公共部门工资溢价对我国教育回报率的影响[J]. 王弟海,陈理子,张晏. 财贸经济. 2017(09)
[9]德育现代化:内涵、路径与展望[J]. 石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9)
[10]教育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 张海峰,姚先国,张俊森. 经济研究. 2010(07)
本文编号:3132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13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