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触发激惹强度下归因加工对触发性替代攻击的影晌
发布时间:2017-05-01 06:09
本文关键词:不同触发激惹强度下归因加工对触发性替代攻击的影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攻击是指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当个体被激惹后对激惹者造成伤害的情况称为直接攻击。当攻击的靶子是无辜者时,这种攻击被称为替代攻击。触发性替代攻击是指,攻击的靶子并非完全无辜,而是带有轻微的激怒行为。触发性替代攻击范式(TDA:Miller, Pedersen, Earleywine, Pollock,2003)提供了研究这种行为的实验方法。本研究检验了归因加工在触发攻击中的作用,并探究了触发激惹强度在归因加工的作用。实验一中,所有被试都会在一个较难的任务中遭遇失败,并且受到实验者对其的挖苦和贬低。之后被试会经历一个激惹程度很弱或稍强的触发事件,该触发事件来自于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假被试。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无论在哪种触发事件下,对触发事件的归因加工都能够预测对靶子(target)的攻击水平。而且,实验结果表明不相容信息能够促进在触发性替代攻击中的归因加工。实验二对实验一中发现的归因加工的作用进行了验证。在实验二中,所有的被试都在一开始经历了跟实验一相同的激惹,并在之后经历了较强的触发激惹。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相比于控制条件下的被试,收到外归因相关信息的被试表现出了更低的攻击性。而且,实验结果还表明在触发性替代攻击中,外归因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触发事件的刺激,而不是引发攻击抑制。
【关键词】:攻击 触发性替代攻击 归因 不相容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8
- 1.1 触发性替代攻击概述9-13
- 1.1.1 触发性替代攻击的界定9-11
- 1.1.2 触发性替代攻击的特点11-13
- 1.2 触发性替代攻击的相关研究13-18
- 1.2.1 早期研究13
- 1.2.2 触发性替代攻击的研究方法13-16
- 1.2.3 触发性替代攻击研究方法的特点16-18
- 1.3 触发性替代攻击的理论模型18-25
- 1.3.1 认知新联结主义模型18-21
- 1.3.2 基于唤醒和基于沉思的触发性替代攻击21
- 1.3.3 先前激惹21-23
- 1.3.4 触发事件23-25
- 1.4 触发性替代攻击中对情境信息的归因加工25-28
- 1.4.1 归因加工发生的条件26-28
- 第二章 问题提出28-33
- 2.1 先前激惹和触发激惹的理论意义28-30
- 2.2 归因加工发生的条件:触发事件的激惹强度与信息相容性30-31
- 2.3 归因在触发性替代攻击中的作用31-32
- 2.4 实验思路32-33
- 第三章 实验研究33-54
- 3.1 实验一:不同触发激惹强度与内外归因信息对触发性替代攻击的影响33-45
- 3.2 实验二:强触发激惹下归因信息及不同攻击情境对触发性替代攻击的影响45-54
- 第四章 总讨论54-58
- 4.1 归因加工在触发攻击中的作用54-55
- 4.2 触发事件的激惹强度与信息相容性55-56
- 4.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56-58
- 4.3.1 人格56-57
- 4.3.2 归因的不同因素及操纵57-58
- 第五章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9
- 后记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俊升;周颖;顾文瑜;;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在青少年中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艺耘;不同触发激惹强度下归因加工对触发性替代攻击的影晌[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炎;青少年替代攻击性挫折反应模式的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触发激惹强度下归因加工对触发性替代攻击的影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3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