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批判及对知识教育改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9-15 14:59
科学哲学、知识社会学中所蕴涵的知识批判思想不仅对知识和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当前进行的知识教育改革有现实意义。本论文从三个部分来论证上述基本思路。在第一部分首先解释了知识批判的涵义,在现实中“批判”这个词经常被人们误用,知识也因其自身的复杂性而得不到人们的全面认识。知识批判的真正内涵并不是把知识作为人的发展的对立面加以否定,而是要突破知识中束缚、约束人的力量,在人与知识的相处中实现人的适意安居。其次,阐述了知识批判对新知识的生长,对追求真理、对解脱知识之于人的约束的一般哲学意义。这一哲学意义的提出是以知识和真理在概念上的区分、知识性质的转变、知识和人之间关系的转变为基础的。知识批判在哲学上得到认可和重视,那么它对摆脱知识教育的困境是否有借鉴价值呢?因此,本论文第二部分首先对知识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做了一番考察。目前知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本身仍然以一种知识权威的面目呈现在师生面前,课程知识作为一个等待学生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去掌握的结论,而不是一个有待于师生继续探讨的问题;在直接培养学生的活动——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承,忽视学生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的意识、思维和能...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知识批判解析
(一) 知识批判的涵义
1 批判
2 知识
3 知识批判
(二) 知识批判对知识及人的意义解析
1 知识批判与知识的发展
2 知识批判与人的发展
二、 知识批判视野中的知识教育
(一) 知识教育中知识批判精神的缺失
1 知识载体--课程中知识批判精神的缺失
2 人的培养方式--课堂教学中知识批判精神的缺失
(二) 知识批判的教育意义
1 知识批判于课程的意义.。
2 知识批判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三、 知识批判观照下的知识教育改革
(一) 课程观的转变
1 课程--知识的建构者
2 课程--师生探究的文本
3 课程发展的新取向--知识批判精神的展示
(二) 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1 教学观的转变
2 教师观的转变
3 学生观的转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默会知识、内隐学习与学习的组织[J]. 赵健.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9)
[2]试论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J]. 黄志成. 外国教育研究. 2003(07)
[3]知识观的变化与主体性教育的发展[J]. 温正胞.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03)
[4]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J]. 胡芳.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5)
[5]超越知识论的真理观——后现代哲学对知识论真理观的批判及其意义[J]. 钱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6]论中小学教材结构的建构[J]. 苏鸿.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2)
[7]知识本质: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J]. 潘洪建.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02)
[8]课程改革呼唤——理性精神[J]. 吴永军. 教育发展研究. 2003(01)
[9]论课程中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当代课程理论的知识观述评[J]. 马海涛.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1)
[10]当代西方知识社会批判思想评析[J]. 王 丽. 南开学报. 2002(02)
本文编号:3396290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知识批判解析
(一) 知识批判的涵义
1 批判
2 知识
3 知识批判
(二) 知识批判对知识及人的意义解析
1 知识批判与知识的发展
2 知识批判与人的发展
二、 知识批判视野中的知识教育
(一) 知识教育中知识批判精神的缺失
1 知识载体--课程中知识批判精神的缺失
2 人的培养方式--课堂教学中知识批判精神的缺失
(二) 知识批判的教育意义
1 知识批判于课程的意义.。
2 知识批判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三、 知识批判观照下的知识教育改革
(一) 课程观的转变
1 课程--知识的建构者
2 课程--师生探究的文本
3 课程发展的新取向--知识批判精神的展示
(二) 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1 教学观的转变
2 教师观的转变
3 学生观的转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默会知识、内隐学习与学习的组织[J]. 赵健.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9)
[2]试论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J]. 黄志成. 外国教育研究. 2003(07)
[3]知识观的变化与主体性教育的发展[J]. 温正胞.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03)
[4]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J]. 胡芳.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5)
[5]超越知识论的真理观——后现代哲学对知识论真理观的批判及其意义[J]. 钱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6]论中小学教材结构的建构[J]. 苏鸿.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2)
[7]知识本质: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J]. 潘洪建.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02)
[8]课程改革呼唤——理性精神[J]. 吴永军. 教育发展研究. 2003(01)
[9]论课程中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当代课程理论的知识观述评[J]. 马海涛.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1)
[10]当代西方知识社会批判思想评析[J]. 王 丽. 南开学报. 2002(02)
本文编号:3396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39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