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教育哲学的当代热点
发布时间:2021-09-22 22:54
文章从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引发了对于现代教育生活、现代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关注,认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必要上升到哲学的层次。又从对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的理解入手,引发了科学理解素质教育对科学的人学——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指导的需要。 因而,文章通过综述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并尝试以其主要观点、内容为指导,去理解素质教育,从而得出,素质教育是人性教育(大教育)、是永恒性教育、是主体性教育、是真实性教育、是现实性教育,而且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是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逻辑前提这样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实际上又是紧密相联、有机统一的,共同表明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文章还在解读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就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作了相关分析,以系统论的原则、方法,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评价、条件与途径,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了理论的剖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全文分四章,按如下逻辑体系展开:第一章是“引论”。围绕“素质教育的人类社会大背景”和“素质教育现状”两个问题,论述了人类社会是以劳动、社会实践为生存基础的,而教育实践生活又是人类社会实践生活的永恒的、历史的特殊部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 素质教育的人类社会大背景
二、 素质教育现状
第二章 理解教育哲学
一、 教育哲学的思想维度
二、 人学是教育哲学的理论前提
三、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科学的人学
第三章 解读素质教育
一、 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概念
二、 素质教育是人性教育(大教育)
三、 素质教育是永恒性教育
四、 素质教育是主体性教育
五、 素质教育是真实性教育
六、 素质教育是现实性教育
七、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是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逻辑前提
第四章 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评价
二、 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观念保障及途径
三、 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问题
(二) 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问题
注释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教育的生产力特征[J]. 魏屹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1)
本文编号:3404524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 素质教育的人类社会大背景
二、 素质教育现状
第二章 理解教育哲学
一、 教育哲学的思想维度
二、 人学是教育哲学的理论前提
三、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科学的人学
第三章 解读素质教育
一、 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概念
二、 素质教育是人性教育(大教育)
三、 素质教育是永恒性教育
四、 素质教育是主体性教育
五、 素质教育是真实性教育
六、 素质教育是现实性教育
七、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是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逻辑前提
第四章 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评价
二、 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观念保障及途径
三、 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问题
(二) 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问题
注释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教育的生产力特征[J]. 魏屹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1)
本文编号:3404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40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