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及性格优势:对大学生应激过程的中介效应
本文关键词:美德及性格优势:对大学生应激过程的中介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1932年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托尔曼(E.C.Tolman)为弥补华生(B.Watson)“刺激-反应”(S-R)的不足提出了“应激源-中介变量-生理心理反应”(S-O-R)以来,关于大学生在应激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日渐增多,从自尊、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角度研究中介效应,但是这些研究不够系统深入。本研究以六大美德为研究起点,提出两大假设,并对大学生进行测验,深入系统研究六大美德作为中介变量在大学生应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程度和影响,并通过实证数据建构理论模型,以期对塞利格曼的六大美德和托尔曼中介效应理论结合做出理论和实证分析,并为大学生应激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本研究选取西安石油大学2015级新生4201人,随机抽取10%,即469人作为本研究对象,研究采用“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和“大学生美德性格优势量表”对学生进行施测,对所得出的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如下:(1)性格优势各因子在男女生和独多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城市大学生的优势总均值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2)女生生活应激源总均值显著高于男生,城乡组无明显差异,多子女家庭大学生应激源总均值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3)性格优势对于应激反应有显著舒缓作用,排名在前五名的性格优势有:激情、自我控制、毅力、责任心、勇敢。(4)性格优势在生活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总预测概率为66%。(5)美德及性格优势对于应激源和应激反应有调节作用,美德及性格优势可以缓冲生活应激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生活应激 美德 性格优势 中介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9-12
- 1.1 研究背景9-11
- 1.1.1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9-10
- 1.1.2 美德及性格优势的兴起10-11
- 1.2 研究目的11
- 1.3 研究意义11-12
- 1.3.1 理论意义11
- 1.3.2 现实意义11-12
- 第二章 理论研究12-31
- 2.1 应激相关研究12-15
- 2.1.1 应激概念12
- 2.1.2 应激源与应激反应12-13
- 2.1.3 国内外大学生应激相关研究13-15
- 2.2 美德的相关研究15-24
- 2.2.1 美德的内涵15
- 2.2.2 美德的分类15-20
- 2.2.3 中西方文化中的美德20-22
- 2.2.4 美德的研究现状22-24
- 2.3 性格优势的相关研究24-31
- 2.3.1 性格优势的内涵24-26
- 2.3.2 性格优势的心理学标准26-29
- 2.3.3 性格优势的研究现状29-30
- 2.3.4 性格优势的测量30-31
-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34
- 3.1 研究方法31
- 3.1.1 质性研究31
- 3.1.2 量化研究31
- 3.2 研究工具31-32
- 3.3 研究对象32-34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34-61
- 4.1 信度检验34-35
- 4.1.1 美德及性格优势量表信度分析结果34
- 4.1.2 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信度分析结果34-35
- 4.2 应激源、应激反应、美德和性格优势均值、标准差描述统计35-37
- 4.2.1 生活应激源5维度描述分析统计量结果35
- 4.2.2 大学生应激反应4维度描述分析统计量结果35
- 4.2.3 美德和性格优势描述分析统计量结果35-37
- 4.3 大学生生活应激过程多变量分组均值比较37-43
- 4.3.1 大学生生活应激过程差异分析37-39
- 4.3.2 大学生“6 大美德”和“24 种优势性格”差异分析39-43
- 4.4 大学生VIA优势性格和生活应激源、应激反应的预测模型43-55
- 4.4.1 大学生性格优势调节生活应激源的预测模型43-46
- 4.4.2 大学生性格优势调节应激反应预测模型46-50
- 4.4.3 大学生美德调节生活应激源预测模型50-53
- 4.4.4 大学生美德调节应激反应预测模型53-55
- 4.5 生活应激源-6大美德及24性格优势-应激反应结构方程模型55-61
- 4.5.1 大学生“生活应激源-美德及性格优势-应激反应”结构方程预测55-59
- 4.5.2 大学生“生活应激源-美德及性格优势-应激反应”结构方程拟合59-61
-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61-69
- 5.1 大学生应激过程特点61-62
- 5.1.1 应激过程中大学生群体的特点61
- 5.1.2 不同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大学生应激过程的差异分析61-62
- 5.2 美德及性格优势特点62-63
- 5.2.1 美德及性格优势大学生群体特点62
- 5.2.2 不同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大学生美德及性格优势差异分析62-63
- 5.3 性格优势、美德对于应激源、应激反应关系分析63-66
- 5.3.1 性格优势对于生活应激源相关分析63-65
- 5.3.2 性格优势对于应激反应相关分析65-66
- 5.3.3 美德对于应激源的相关分析66
- 5.3.4 美德对于应激反应相关分析66
- 5.4 美德及性格优势对于应激过程的中介作用分析66-67
- 5.5 小结与建议67-69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69-71
- 6.1 主要结论69
- 6.2 研究创新点69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69-71
- 6.3.1 研究不足69-70
- 6.3.2 可拓展领域70-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林科;袁坤;;提升个人生产力:投入与绩效的中介效应[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陈耘;赵富强;唐辉;;基于希望中介效应的组织支持与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孟秀红;黄朝辉;孙莹;陶芳标;万宇辉;许韶君;;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4 张伶;陈艳;聂婷;;工作—家庭促进对心理授权与工作抑郁内在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裴璐;赵晶晶;;自尊在高师生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6 于凤杰;赵景欣;张文新;;早中期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行为的关系:行为自主的中介效应[J];心理学报;2013年06期
7 孙卫;冯维;;中介效应在我国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陈抗;赵丹;;大学生社会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陈琴;王振宏;;认知重评策略与生活满意度:情绪和心理韧性的多重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2期
10 罗家有;付楚慧;谭彩;朱海玲;尹逊强;李雄伟;熊玲芝;孙振球;;自尊在农村中学生行为与暴力遭遇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孙配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方杰;张敏强;;三类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比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陈陵;周宗奎;;大学生自主与主观幸福感:人际依赖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闫菁;王晓宇;肖晶;;抑郁的认知易感者日常应激与抑郁的关系:非适应性认知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常淑敏;张玲玲;张文新;周秀琴;;未来教育规划及评价在青少年同伴群体特征与学业适应间的中介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林丽玲;刘俊升;;儿童中期受欺负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何枫;何平成;;我国金融市场对FDI与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检验[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滕妍君;翟紫燕;范翠英;;高中生网络欺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田艳辉;秦霖;王丹丹;王明辉;;受艾影响儿童心理韧性对学校适应和学习成绩影响的双重中介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于艳;丁玲;程美斌;司继伟;;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与工作绩效: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大学生父母依恋、孤独感以及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荀龄萱;高中生宽恕倾向、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薛雪;乐观对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及干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徐妙文;组织气候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6年
5 冯建荣;高中生羞怯、同伴依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梁笑迎;美德及性格优势:对大学生应激过程的中介效应[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7 吕婧;消费者信任对品牌资产的中介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沈伊默;心理契约破坏与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反应间的中介效应检验[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舒亚丽;中学生感恩和幸福感的关系:心理需要的中介效应[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美德及性格优势:对大学生应激过程的中介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4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