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20:06
当今社会,由于环境危机加剧,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各国政府都把环境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环境教育业已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模式,其中学校一直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当前的学校环境教育有效性不强,难以承担环境教育教育人们改善环境拯救危机使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重担。究其原因,缺少一个把学校中环境教育的各种形态和各种因素整合起来的系统机制是原因之一。所以本研究旨在通过试点研究,尝试引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这一高度结构化的系统工具,改造现有的学校环境教育,发展一套适合学校的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 第一章 前言: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第二章 学校环境教育现状与反思:通过文献检索和个人的经验积累对学校环境教育发展现状做一个概述和反思,其中通过设计评估指标对当前我国绿色学校中环境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学校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考察当前的学校环境教育,可以发现,环境教育的三种形态,即“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通过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中相互脱节,虽然...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概述
1.3.2 在建承中学的试点
1.3.3 在其他学校的试点和案例的引入
1.3.4 贯穿研究过程的基本原则
2 学校环境教育现状与反思
2.1 环境危机催生环境教育
2.2 对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环境教育的考察
2.2.1 学校环境教育的形态和目标
2.2.2 环境教育在课程中的定位
2.2.3 环境教育活动及其价值取向
2.2.4 学校环境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适应
2.3 对学校环境教育的一种形式——绿色学校的考察
2.3.1 绿色学校的发展
2.3.2 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的有效性
2.3.3 绿色学校环境教育有效性评估
2.3.4 绿色学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学校环境教育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结合
3.1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其特点
3.2 为什么引入ISO14001发展学校环境教育
3.2.1 原因之一:来自外部的压力
3.2.2 原因之二:来自内部的需要
3.2.3 原因之三:环境管理体系作为环境教育的工具
3.3 ISO14001引入学校的可行性
3.3.1 完全实施的不现实性
3.3.2 选择实施和ISO14001在引入中的改造
3.3.3 ISO14001引入学校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4 试点研究
4.1 预设的技术路线
4.2 步骤与内容
4.2.1 思想动员
4.2.2 重组环境教育领导机构
4.2.3 开展评审
4.2.3.1 明确法规要求
4.2.3.2 明确评审范围
4.2.3.3 环境因素识别
4.2.3.4 评审的组织
4.2.3.5 调查评审
4.2.3.6 建承中学初始环境评审报告
4.2.4 制定工作计划
4.2.4.1 策划
4.2.4.2 建承中学环境教育工作计划
4.2.5 实施计划
4.2.5.1 学科渗透和选修课
4.2.5.2 活动
4.2.5.3 培训
4.2.5.4 环境改善和污染控制
4.2.5.5 对内对外交流
4.2.5.6 文件系统的建立
4.2.5.7 制度建设
4.2.6 实时的检查调整
4.2.7 回顾总结和确定改进方向
4.3 试点研究的结论
5 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
5.1 模式的含义
5.2 运行模式
5.3 模式的组成要素
5.4 模式的目标
5.5 模式运行的原则
5.6 模式的合理性
5.6.1 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比较
5.6.2 与绿色学校的比较
5.7 推行模式的问题与思考
5.7.1 如何看待全校性环境教育的意义
5.7.2 如何看待校长、骨干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5.7.3 如何看待文件化问题
5.7.4 如何看待外部评审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环境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 马桂新. 环境教育. 2001(06)
[2]ISO14001与绿色学校[J]. 吴祖强. 环境教育. 2001(05)
[3]抓住课程改革机遇 提升环境教育质量[J]. 赵才欣. 环境教育. 2001(05)
[4]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对创建“绿色学校”的作用[J]. 吴祖强,黄长缨. 上海环境科学. 2001(09)
[5]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教师环境教育能力的调查[J]. 林春腾. 环境教育. 2001(04)
[6]现代学校管理概念研究[J]. 黄兆龙. 教育评论. 2001(02)
[7]近年来美国学校管理改革述评[J]. 赵中建. 教育研究. 2001(05)
[8]上海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浅析[J]. 邓文剑,赵才欣,彭瑞怡. 上海环境科学. 2001(05)
[9]反思美国高校全面质量管理[J]. 刘凡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01)
[10]绿色学校的内涵及其创建[J]. 黄宇. 环境教育. 2001(01)
本文编号:347636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概述
1.3.2 在建承中学的试点
1.3.3 在其他学校的试点和案例的引入
1.3.4 贯穿研究过程的基本原则
2 学校环境教育现状与反思
2.1 环境危机催生环境教育
2.2 对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环境教育的考察
2.2.1 学校环境教育的形态和目标
2.2.2 环境教育在课程中的定位
2.2.3 环境教育活动及其价值取向
2.2.4 学校环境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适应
2.3 对学校环境教育的一种形式——绿色学校的考察
2.3.1 绿色学校的发展
2.3.2 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的有效性
2.3.3 绿色学校环境教育有效性评估
2.3.4 绿色学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学校环境教育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结合
3.1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其特点
3.2 为什么引入ISO14001发展学校环境教育
3.2.1 原因之一:来自外部的压力
3.2.2 原因之二:来自内部的需要
3.2.3 原因之三:环境管理体系作为环境教育的工具
3.3 ISO14001引入学校的可行性
3.3.1 完全实施的不现实性
3.3.2 选择实施和ISO14001在引入中的改造
3.3.3 ISO14001引入学校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4 试点研究
4.1 预设的技术路线
4.2 步骤与内容
4.2.1 思想动员
4.2.2 重组环境教育领导机构
4.2.3 开展评审
4.2.3.1 明确法规要求
4.2.3.2 明确评审范围
4.2.3.3 环境因素识别
4.2.3.4 评审的组织
4.2.3.5 调查评审
4.2.3.6 建承中学初始环境评审报告
4.2.4 制定工作计划
4.2.4.1 策划
4.2.4.2 建承中学环境教育工作计划
4.2.5 实施计划
4.2.5.1 学科渗透和选修课
4.2.5.2 活动
4.2.5.3 培训
4.2.5.4 环境改善和污染控制
4.2.5.5 对内对外交流
4.2.5.6 文件系统的建立
4.2.5.7 制度建设
4.2.6 实时的检查调整
4.2.7 回顾总结和确定改进方向
4.3 试点研究的结论
5 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
5.1 模式的含义
5.2 运行模式
5.3 模式的组成要素
5.4 模式的目标
5.5 模式运行的原则
5.6 模式的合理性
5.6.1 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比较
5.6.2 与绿色学校的比较
5.7 推行模式的问题与思考
5.7.1 如何看待全校性环境教育的意义
5.7.2 如何看待校长、骨干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5.7.3 如何看待文件化问题
5.7.4 如何看待外部评审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环境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 马桂新. 环境教育. 2001(06)
[2]ISO14001与绿色学校[J]. 吴祖强. 环境教育. 2001(05)
[3]抓住课程改革机遇 提升环境教育质量[J]. 赵才欣. 环境教育. 2001(05)
[4]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对创建“绿色学校”的作用[J]. 吴祖强,黄长缨. 上海环境科学. 2001(09)
[5]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教师环境教育能力的调查[J]. 林春腾. 环境教育. 2001(04)
[6]现代学校管理概念研究[J]. 黄兆龙. 教育评论. 2001(02)
[7]近年来美国学校管理改革述评[J]. 赵中建. 教育研究. 2001(05)
[8]上海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浅析[J]. 邓文剑,赵才欣,彭瑞怡. 上海环境科学. 2001(05)
[9]反思美国高校全面质量管理[J]. 刘凡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01)
[10]绿色学校的内涵及其创建[J]. 黄宇. 环境教育. 2001(01)
本文编号:3476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47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