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责任探究——以“坡芽歌书”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8 2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云南富宁壮族地区的"坡芽歌书"属于最具"活化石"特点的非遗文化种类。现实中,各种外力的驱使模糊了传承的目的和方向,本土教育积极跟进但取向迷茫。由于内生机制不健全,过分依赖外部力量,导致美好的传承意愿与实际的教育效果之间存在反差。第一,在教育目的上,未能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育人之间的矛盾;第二,在教育内容设计上,学生经验与课程内容明显脱节;第三,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工具化和指标化的取向;第四,学校教育环境已然脱离了本真的族群生活。个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潜在的典型冲突。借助教育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厘清非遗教育在人与文化间的角色,以及非遗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是更好地担当非遗文化教育传承责任的理性出路。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 2020,36(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坡芽歌书”:出村寨,上舞台,进校园
二、对教育责任担当之检视
(一)教育目的:内隐与外显的冲突
(二)教育内容:学生经验与课程内容的脱节
(三)教育过程:工具化和指标化的取向
(四)教育环境:断裂的民族氛围
三、传承本土文化,教育责无旁贷
(一)非遗教育与人文价值
(二)非遗文化教育与现代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工业述要[J].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6)
[2]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J]. 尤西林. 文艺研究. 2008(03)
[3]现代性与时间[J]. 尤西林. 学术月刊. 2003(08)
[4]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 方李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525058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 2020,36(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坡芽歌书”:出村寨,上舞台,进校园
二、对教育责任担当之检视
(一)教育目的:内隐与外显的冲突
(二)教育内容:学生经验与课程内容的脱节
(三)教育过程:工具化和指标化的取向
(四)教育环境:断裂的民族氛围
三、传承本土文化,教育责无旁贷
(一)非遗教育与人文价值
(二)非遗文化教育与现代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工业述要[J].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6)
[2]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J]. 尤西林. 文艺研究. 2008(03)
[3]现代性与时间[J]. 尤西林. 学术月刊. 2003(08)
[4]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 方李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525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52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