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8 10:14
本文以美育观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政策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三条线索出发,全面和细致的勾画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的演变轨迹,同时分析演进特点及影响演进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及新时代的特征,预测21世纪中国美育观念的基本走向。 全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指出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第二部分“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历程”,分三小部分:一是“政策层面美育观念演进七阶段”;二是“理论层面美育观念演进六阶段”;三是“实践层面美育观念演进七阶段”。第三部分是“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特点及新世纪美育观念基本走向展望”,分三小部分:一是“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二是“21世纪展望:中国美育观念基本走向”;三是“结尾:又一线新的曙光”;第四部分是“附录”。全文共计四万余字。 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历程表现如下特征:1、美育涵义从偏狭、模糊走向清晰、完整;2、从艺术教育代美育走向艺术化教育;3、从工具性美育走向本体性美育;4、美育功能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5、三个层面从不平衡趋向平衡。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影响中国美...
【文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关于美育观念
(二)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第一部分 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历程
一、 政策层面美育观念演进七阶段
第一阶段 养情美育观(1900~1911)
第二阶段 情感陶冶美育观(1912~1926年)
第三阶段 政治工具美育观(1927~1949年)
第四阶段 益智美育观(1949~1956年)
第五阶段 美育虚无观(1957~1976年)
第六阶段 德育美育观(1977~1985年)
第七阶段 素质教育美育观(1986~1999年)
二、 理论层面美育观念演进六阶段
第一阶段 情感陶冶美育观(五四以前)
第二阶段 陶冶情操美育观(五四及二十年代)
第三阶段 怡情悦性美育观(三四十年代年代)
第四阶段 政治教育美育观(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
第五阶段 德育美育观(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
第六阶段 素质教育美育观(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末)
三、 实践层面美育观念演进七阶段
第一阶段 实用美育观(1900~1911年)
第二阶段 实用——审美美育观(1912~1926)
第三阶段 实用——政治教育美育观(1927~1949年)
第四阶段 益智、道德美育观(1949~1956年)
第五阶段 政治工具美育观(1957~1976年)
第六阶段 德育美育观(1977~1985年)
第七阶段 全面教育美育观(1986~1999年)
第二部分 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特点,新世全美育观念基本走向展望
一、 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l、 美育涵义从偏狭、模糊走向清晰、完整
2、 从艺术教育代美育走向艺术化教育
3、 从工具性美育走向本体性美育
4、 美育功能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5、 三个层面从不平衡趋向平衡
二、 21世纪展望:中国美育观念基本走向
三、 结尾:又一缕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附 件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美育观念演变历程考察[J]. 唐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5)
[2]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 刘杰,郑璐. 中国高教研究. 1999(05)
[3]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背景分析[J]. 张楚廷. 中国高教研究. 1999(02)
[4]美育对完全人格塑造的作用[J]. 马新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5)
[5]20世纪中国教育美学的走向及其意义[J]. 冉铁星. 教育评论. 1997(02)
[6]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J]. 柳斌. 人民教育. 1997(02)
[7]对我国学校美育的几点思考[J]. 胡椿,赵文华. 教育探索. 1996(02)
[8]教育学和美学交叉研究的三种水平──兼论"美学教育观"概念的建立[J]. 檀传宝. 中国教育学刊. 1995(03)
[9]美育的目标与文化选择[J]. 柳松.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5(03)
[10]试论教育美的评价及其标准[J]. 何齐宗. 教育评论. 1993(06)
本文编号:3553878
【文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关于美育观念
(二)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第一部分 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历程
一、 政策层面美育观念演进七阶段
第一阶段 养情美育观(1900~1911)
第二阶段 情感陶冶美育观(1912~1926年)
第三阶段 政治工具美育观(1927~1949年)
第四阶段 益智美育观(1949~1956年)
第五阶段 美育虚无观(1957~1976年)
第六阶段 德育美育观(1977~1985年)
第七阶段 素质教育美育观(1986~1999年)
二、 理论层面美育观念演进六阶段
第一阶段 情感陶冶美育观(五四以前)
第二阶段 陶冶情操美育观(五四及二十年代)
第三阶段 怡情悦性美育观(三四十年代年代)
第四阶段 政治教育美育观(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
第五阶段 德育美育观(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
第六阶段 素质教育美育观(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末)
三、 实践层面美育观念演进七阶段
第一阶段 实用美育观(1900~1911年)
第二阶段 实用——审美美育观(1912~1926)
第三阶段 实用——政治教育美育观(1927~1949年)
第四阶段 益智、道德美育观(1949~1956年)
第五阶段 政治工具美育观(1957~1976年)
第六阶段 德育美育观(1977~1985年)
第七阶段 全面教育美育观(1986~1999年)
第二部分 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特点,新世全美育观念基本走向展望
一、 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l、 美育涵义从偏狭、模糊走向清晰、完整
2、 从艺术教育代美育走向艺术化教育
3、 从工具性美育走向本体性美育
4、 美育功能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5、 三个层面从不平衡趋向平衡
二、 21世纪展望:中国美育观念基本走向
三、 结尾:又一缕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附 件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美育观念演变历程考察[J]. 唐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5)
[2]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 刘杰,郑璐. 中国高教研究. 1999(05)
[3]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背景分析[J]. 张楚廷. 中国高教研究. 1999(02)
[4]美育对完全人格塑造的作用[J]. 马新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5)
[5]20世纪中国教育美学的走向及其意义[J]. 冉铁星. 教育评论. 1997(02)
[6]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J]. 柳斌. 人民教育. 1997(02)
[7]对我国学校美育的几点思考[J]. 胡椿,赵文华. 教育探索. 1996(02)
[8]教育学和美学交叉研究的三种水平──兼论"美学教育观"概念的建立[J]. 檀传宝. 中国教育学刊. 1995(03)
[9]美育的目标与文化选择[J]. 柳松.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5(03)
[10]试论教育美的评价及其标准[J]. 何齐宗. 教育评论. 1993(06)
本文编号:3553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55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