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试析构建高职思政课“三课一体”教学体系

发布时间:2016-04-28 20:25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及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始终围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主题,紧紧抓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课一体”教学体系,以期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感染力、说服力等方面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论文关键词]三课一体 高职思政课 教学实效性

  近几年,高校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给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入学条件降低,各个层次的应届高中毕业学生都能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其中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在文化素质上相对较低,而且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因此,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还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也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难度。如果说专业课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做事的基本能力的任务,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则承担着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的任务,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毫无疑问,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主导作用。基于此,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出发,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重视课改,不断增强第一课堂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中的主渠道作用

  所谓“第一课堂”是指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活动。该课堂教学活动是指任课教师以统编的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国内外时事为切入点、以学生受益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各“教学专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在教学理念上,确定“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的三大教学理念,即“学习、感悟、行动”,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感人事迹、经典案例等丰富多彩的资料,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进而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以及学生的互动,使学生产生共鸣,而后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题研讨、社会调研以及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行动中对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比如教师在讲授自觉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大量地对体现出中国精神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倡导的理念产生共鸣,然后再督促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对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认同。
  在教学内容上,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少,专业课课时多,实验、实训、实习多的特点,学校可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整合,构建起“12345”的课程教学体系。1即一个目标,以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2即两种途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长;3即三大板块,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4即四个体现,体现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思想性、实践性、针对性;5即五大教学模块,在各门课程教学中,设计视频影院、道德剧场、名言宝典、典型案例、专家讲堂等,从而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组合不同的教学模块,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施12345课程教学改革体系,还可顺利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在教学方法上,可通过组织实施“案例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问题切入式教学法”“视频冲击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六位一体的“活动导向设计”教学法,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师一言堂、教法手段单一、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等问题,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案例式教学法”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授课老师根据知识点,灵活运用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案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研讨,并上台陈述观点见解,而后教师再进行引导、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一方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在体验教学活动中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等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为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可先后设计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公德剧场制作等项目化校内实践教学,强调项目选择的职业化、项目完成的团队化、项目考核的过程化等。通过项目运行,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增强课题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问题切入式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导引,力争解决学生较为关注的一些理论或社会现实问题。比如在讲授大学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时,教师可首先列举“大学生虐熊案”“药家鑫杀人案”“留学生刺母案”等发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优秀的大学生是不是只要学习好就够了呢?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进而自然地导入本堂课所要讲授的重点。“视频冲击式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视频材料,使学生通过观看思想性较强的图像资料,在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还要围绕视频资料中的某一问题,借助网络等渠道,设计相应的互动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辩论、讨论活动中体验学习,共同成长。“实践式教学法”指抛弃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通过开展课内、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教学进程,解决以往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步、实践教学缺乏或存在随意性等问题。如在课内实践活动方面,可通过课前5分钟讲解一周内国内外的时事要闻,或开展主题演讲、课堂讨论辩论、录像观看心得、学生模拟教学等,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则可积极与院团委或学生处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辩论赛、演讲赛、志愿服务等,并让学生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制作PPT,将其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部分,这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行为层面的考核,争取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课本上理论道理的讲授,影响学生的行为,所以学校要废止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所采取的评分方法,即平时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卷面分数为依据的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转而实行平时成绩占40%,最终考试占60%,也就是加大平时成绩比重的考试考核方式,40分的平时成绩包括课程考勤10分;课堂讨论表现10分(每学期安排4次讨论课,学生课上讨论发言和网络课堂讨论发言好的每次加2分);举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10分(如做一件好事,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演一个小品,制作一个道德短篇等);另外10分则根据学生所完成的社会调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调研报告情况进行酌情加分。之所以做这样的改革,其目的是废止将考核内容停留在书本知识、学生道德认知、法律知识上,忽视学生行为的考核方法,因为这样的考核方法必将使学生知行脱节,“造就”一批“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这必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改革考核方式方法,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



  二、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风尚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课堂”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要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除了如上所述的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努力探索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举措之外,在课外还应通过举办“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弘扬中国精神”等不同主题的演讲比赛,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热爱祖国、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热情;通过开展“我与中国梦”读书征文比赛活动、“奋斗的青春更美丽”专题研讨比赛活动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通过定期举办校“青马工程”暨学生干部骨干培训班,定期为“青马班”的学生开展“抗日战争简史”“辩证法与人生哲学”等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开展“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爱国精神、集体精神、文明素质、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展现当代青年学生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精神面貌。这些举措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素质拓展实践基地,不断地拓展教学渠道。长期以来,我院依托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闽台缘博物馆,通过与闽台缘博物馆开展一系列共建共育活动,全体师生了解了历史、感受了文化,还通过开展横向社科研究合作,积极投身于海西建设、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而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从思想上拓展到行动中,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加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并提高了学生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能力。

  三、适时推进,充分发挥第三课堂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积极作用

  “第三课堂”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设计的,对学生进行全员、全面、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参观考察。每年寒暑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可与学院团委携手,共同组织学生干部到诸如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馆、辛耕别墅、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长征出发地中复村,上杭古田会议会址等红色纪念地去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活动,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功绩,学习弘扬“红土地精神”,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珍惜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激发青年学子爱党、爱国、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热情。
  二是假期调查。教师在放假前向学生布置调查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培训。学生以地区为单位自由组合,开学后上交调查报告。教师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调研题目,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家庭收入与消费情况的变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大学生的信仰与行为规范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带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带着思想上的疑问到现实中去找答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切实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参观调研结束后,要求每人必须提交一份参观体会,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调研报告,评选优秀调查报告,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社会实践的效果也会更好。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会更加深刻,对社会热点问题会更加关注。
  三是广泛开展“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核心,以树行业新风为重点,以社会志愿服务和学习宣传教育为载体”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与学校团委以及各院系联合,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以“我奉献,我快乐”为宗旨,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出发点,带领青年学生们积极服务群众,尽己所能,无私奉献。开展关爱智障儿童活动,“义务家电、电脑维修、维护”等社会公益活动,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立场、观点、信仰和价值追求,外化为社会行为。开展教师“讲雷锋”、学生“学雷锋”系列活动,让全体师生形成“诚信友爱、乐于助人”的道德风尚,从而大大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实践表明,“三课一体”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环环相扣,不仅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学科知识本位的教材体系向实践导向的教学体系的转变”“由知识体系向行为体系的转化”,大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还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体现教育将“做人”和“做何种人”的有机统一。



本文编号:35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5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a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