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6-04-28 20:10
[论文摘要]高职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到目前遇到的最大瓶颈是社会发展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激增,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层次却仍然停留在形式与手段的层次,忽视了对其应用本身的教育。文章从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对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对新环境下高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本源性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促使高职信息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 职业教育
一、引言
通过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最大的差异是国外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融合的范围和程度比较高,而我国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还不均衡。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商业中的零售业在信息技术的改造下蓬勃发展,形成了红红火火的电子商业,进而又带动了信息化的物流快递行业、第三方支付、网络银行和手机快捷支付等快速发展,这些信息化的深度和安全程度都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对于其他行业,信息化的进程则显得比较缓慢。显然,信息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零售商业的经营模式,同时也使得经营者和交易者的规范和管理变得更加方便,进而使得零售商业的经营规范有序。可见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教育,而是这种信息工具如何介入我们生活每一个领域的教育,是如何使我们的生活达到真正信息化的教育。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通过对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求如何搞好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解决方法。
二、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新专业的开设,轻旧专业的改造
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波动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种类和层次变化很大,很多高职院校忙于追逐热点,总是急于发展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对于市场需求较小的专业往往采取简单保持的状态,固然这是由于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基于长久的发展目标,我们不应该只抓热门专业,而应当把每一个专业做细做精。做好一个专业不是搞几门精品课程,而是顺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不断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变革和改进。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因为每一个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每一个专业都存在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本专业进行改造,应当从寻求这些结合点入手。
(二)重计算机教育,轻信息素养的培养
当前,各职业院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比较普遍的对策是简单对待,统一处理。很多时候,在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好几个专业里面,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一般在初中、高中就应该掌握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Word重新被开设,随之就是Internet的应用。这种简单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让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生的本能,而恰恰是这种本能,会使他们主动地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不断吸取信息,不断交流经验。这应该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掌握的一种信息社会下的必备技能,也应该是他们传授给学生的技能。
(三)重简单教育,轻深入引导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大都极为喜欢,但是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普遍消极。于是,往往形成教师在上面讲授课程,学生在下面聊QQ、看视频的局面。很多学生对专业和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但都很迷惘,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而缺乏行动。归咎原因,我们不能仅仅责怪学生,很多时候他们缺乏的是一种引导,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这种引导。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现代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日后还会被智能移动设备大量替代,这是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移动着办公,移动着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这种较为先进的应用方式已经在高知识层群体逐渐普及,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新兴信息媒体工具方面比较迟缓。相反,学生使用这些工具的热情从来不变,移动智能设备伴随着漫天的广告快速普及,微信、QQ等信息传递和交流工具很大程度上被他们用于娱乐和游戏。但是,在娱乐和游戏之外,这些设备还可以用于搜集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早先一步认识,早先一步进行引导教育。
(四)重传统式教育,轻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之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能被忽视。很多著名的网络应用,如QQ、Facebook等,最初都是由于一个简单的设想,但最终形成的却几乎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高职院校,学生并不缺乏创新能力,学校教育除了要教会他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创造发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课程设计要符合高职课改的新理念,要面向应用,有所创新,在应用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其次,学生的课程作业设计和成绩评价也要体现这一思路。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开发,进而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活力。
三、新形势下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社会和技术发展的新形势,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不是单一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本身指的是有关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计算机和网络只是现代信息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和传递的强有力的工具而已。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只是简单地对这一工具的使用进行教育,而没有先从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观念培养教育入手。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信息意识和观念的培养教育,二是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搜集和处理工具使用的教育。对于前者,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就已经提出了“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翻译成中文即为“信息素养”。此后,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给出了它的简单定义: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现在,信息素养已经被认为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显然,我们的教育大多时候注重了后者,却没有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和观念,从而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力。
(二)在旧专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点上下功夫改造旧专业
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对学习者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是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态度,告诉他们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才能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就要努力学习这个专业的相关知识。这不是单一信息技术课程解决的问题,是应该在每一个专业设置之初就要解决的问题。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保持对专业的积极态度,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基础。
信息技术课还应该向学生传达宏观的信息技术观念,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和网络,它还包括电视和广播以及新兴的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只有这样,才解决了学生“为什么我们需要信息,我们需要哪些信息,我们怎样获取信息”的问题。因而,,信息技术教育不单纯是信息媒体的简单操作和应用技能,更是结合每一个专业的系统的方法教育。
最后,在对本专业的业务应用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那些宜于使用信息技术去改造的环节便会很快被发现,进而专业本身的信息化改造才能得以开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寻求专业发展新模式
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与某一个专业进行融合,有时往往会随着这种融合的深入,而改变某一行业的运行模式。这在电子零售业表现比较突出,由最初的简单财务进销存软件局部应用,进一步形成了火热的网络宏观零售业,彻底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经营模式。这是信息技术从两个不同角度介入传统零售业所致,一个角度是针对固定实体店面、企业日常财物账单业务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造,而另一个角度则是直接在新兴网络平台从事商业零售和交易,不仅仅针对日常财务账单,而是一个更进一步的宏观改造。与之相近,对于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和旅游行业,利用这一思路去思考,信息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随着信息技术介入的角度和深度不断变化,新的就医形式和旅游服务形式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四)关注新技术、新应用,提早引导教育学生
在实际教学当中,作为高职教师,必须注意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早一步认识,早一步介绍。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能够很明显地感到早几年前介绍的新应用现在已经变成现实。在缩小改进版的Linux操作系统支持下,智能手机在普通大众的大多数应用领域几乎代替了电脑,同样的多核处理器,同样的高分辨率触控屏幕和几乎同样的应用软件。这使得微软的Windows也深受影响,也使得AMD和Intel两大处理器厂商的发展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其实除了一些办公室应用和家庭娱乐用之外,这种智能移动设备在实际生活当中已经迅速地替代了桌面电脑和有线网络。对于高职学生,很难分辨这种发展趋势,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去用好这些科技发展的产物。举例说明,在没有教师提前引导的情况下,用智能手机聊QQ、开微信和在线听音乐的学生居多,而使用安卓下WPS office编辑文档表格的则很少,虽然主要是由于其屏幕较小,操作还不是太方便造成的,但关键的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应用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高职教师的授课内容应该灵活变化,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导向性。
四、结束语
2012年3月12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虽然这个通知是针对教育行业的,但是也凸显了信息技术教育在我们社会变革进化中的重要性。本文正是受其启发,对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简要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看法和观点,以求引起共鸣,促进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文编号:35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