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3:14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师课程意识是教师基于自身教育观对于课程系统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反应,形成于教师不断“反思-探索-行动-再反思?”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课程意识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标尺,研究教师课程意识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本研究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解析教师课程意识的概念与内涵;通过文献梳理与调研及访谈结果,探究教师课程意识的发展现状,探讨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寻求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切实发挥其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作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本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教师课程意识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二章厘清了教师课程意识的概念,并界定了教师课程意识的五个构成要素,即课程主体意识、课程目标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创生意识、课程评价意识,及五种教师课程意识的应然之意。第三章分析了调研、访谈结果,探讨了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新课改后,教师能够从尊重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注重课程资源积累、采用发展性评价,不断在情境中创生课程。然而,教师课程意识仍存在课程主体虚假、课程目标扭曲、课程资源脱离生活世界、排斥课程创生、课程评价单一等问题。第四章从教师自身与外部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的因素。教师课程观念滞后、课程能力不足、教师教学惯习抵制三方面因素制约了教师课程意识发展;外部制度保障缺失、专业支持不到位、时空上的局限也使教师课程意识发展陷入困境。第五章则在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的可行路径: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增进课程理解,提升批判意识、加强专业对话,以促进自身课程意识发展;学校则应以制度保障教师课程权力落实,改革教师评价机、完善外部专业支持以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发展。
【关键词】:教师 课程意识 新课程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23.0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10-11
  • 1.3 研究意义11
  • 1.3.1 理论意义11
  • 1.3.2 现实意义11
  • 1.4 研究综述11-17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1-13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3-17
  • 1.5 研究方法17-20
  • 1.5.1 文献法17-18
  • 1.5.2 访谈法18-19
  • 1.5.3 观察法19-20
  • 第2章 教师课程意识概述20-30
  • 2.1 教师课程意识的概念20-23
  • 2.1.1 意识20
  • 2.1.2 课程20-21
  • 2.1.3 课程意识21-23
  • 2.1.4 教师课程意识23
  • 2.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程意识的应然之意23-30
  • 2.2.1 师生共同成长的课程主体意识24-25
  • 2.2.2 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意识25-26
  • 2.2.3 回归“本位”的课程资源意识26-27
  • 2.2.4 寻求变化的课程创生意识27-28
  • 2.2.5 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意识28-30
  • 第3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程意识状况分析30-45
  • 3.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程意识的变化30-37
  • 3.1.1 尊重学生主体性30-32
  • 3.1.2 重视培养学生能力32-33
  • 3.1.3 注重课程资源积累33-35
  • 3.1.4 在情境中创生课程35-36
  • 3.1.5 采用发展性评价36-37
  • 3.2 教师课程意识发展所存在的问题37-45
  • 3.2.1 课程主体虚假性37-38
  • 3.2.2 课程目标的扭曲与失落38-40
  • 3.2.3 课程资源脱离生活世界40-41
  • 3.2.4 课程创生遭受质疑与排斥41-43
  • 3.2.5 单一化的课程评价43-45
  • 第4章 影响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的因素分析45-50
  • 4.1 教师自身因素制约了教师课程意识发展45-47
  • 4.1.1 教师课程观念滞后45-46
  • 4.1.2 教师课程能力不足46-47
  • 4.1.3 教师教学惯习抵制47
  • 4.2 学校支持的缺失限制了教师课程意识发展47-50
  • 4.2.1 制度保障缺失47-48
  • 4.2.2 专业支持不到位48-49
  • 4.2.3 时间、空间上的局限49-50
  • 第5章 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的有效路径50-54
  • 5.1 教师:反求诸己,探索自身发展道路50-51
  • 5.1.1 增进课程理解50
  • 5.1.2 提升批判意识50-51
  • 5.1.3 加强专业对话51
  • 5.2 学校:健全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的外部机制51-54
  • 5.2.1 保障教师课程权力的落实51-52
  • 5.2.2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52
  • 5.2.3 完善外部专业支持52-54
  • 参考文献54-59
  • 附录59-61
  • 导师与作者简介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敬;提升课程意识[J];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01期

2 和学新;课程意识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因素[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11期

3 肖川;教师的课程意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Z1期

4 朱桂琴;;论课程意识观照下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0期

5 何荣宗;吴忠良;;学生的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陆为群;;论高校教师的课程意识[J];江苏高教;2006年06期

7 朱桂琴;;中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J];教育探索;2006年11期

8 ;教师要有课程意识[J];现代特殊教育;2006年12期

9 王长江;王恩军;李新乡;;课程意识的涵义、价值与生成[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2期

10 王林锋;;教师课程意识的检讨与转化[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尤敬党;;培育课程意识 完善过程管理——高中研究性学习实践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西北师范大学 牛丽杰;高校教师应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杨定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3 李 健;老师,生成你的课程意识[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肖川;教师的课程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两年掌握2500个字有必要吗?[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影;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2 陈曙光;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覃莹;创生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应然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4 马罗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茂森;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迷失与觉醒[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海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意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杨丹;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个案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8 王静静;大学教师课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程凤玉;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清霞;西南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意识激活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61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6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