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于点阵的数码纸编码及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4:01

  本文关键词:基于点阵的数码纸编码及识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实践,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字互动课堂迅速兴起,微课、多媒体互动教室等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备受瞩目,但是在这些应用中大部分存在着手写笔迹无法数字化的问题。随着点阵数码纸笔技术的发展,这些应用存在的问题得以改善,以点阵数码纸笔为基础的数字化教育刊物、移动微课程等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然而基于Anoto点阵码的数码纸,在进行笔迹信息书写和记录时存在延迟、停顿和一定的误差的问题,制约着其应用场景。因此本文在Anoto点阵编码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点阵数码纸编码方式。通过改进编码方式,采用二维Otsu阈值分割快速迭代算法对点阵码图像进行图像阈值化处理,从编码方式和识别解码处理上整体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码笔在数码纸上进行笔迹记录时的位置定位准确度,缩短笔迹信息识别处理的时间。本文主要内容和贡献如下:1)针对Anoto点阵码的数码纸在书写和记录时存在的延迟和停顿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编码方案。该方案通过采用5×5点阵单元8个位移值点阵编码来改进6×6点阵单元4个位移值点阵编码,在位置编码的总数量和总面积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即增加了点阵数码纸上单位面积的点阵码数量,通过减小点阵单元在数码纸上覆盖的物理面积,提高数码笔在点阵数码纸上的定位精度。2)针对数码纸点阵码图像的识别解码,采用二维Otsu阈值分割快速迭代算法处理数码纸点阵码图像,减少点阵码图像阈值处理运算时间,提高点阵码二值化图像质量,保证点阵码解码精度。3)针对点阵位置编码原理以及编解码算法进行研究,对编码方式进行改进,同时优化编码和解码算法,缩短笔迹识别时延,从整体上优化了在点阵数码纸上进行笔迹书写和记录时存在的延迟和定位误差问题。
【关键词】:点阵码 位置编码 数码纸 定位精度 点阵码图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TP391.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23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点阵数码纸笔技术国内外现状16-17
  • 1.3 研究内容、意义和方案17-19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意义18
  • 1.3.3 研究方案18-19
  • 1.4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19-20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20-23
  • 第二章 点阵码及数码纸笔相关技术23-31
  • 2.1 点阵数码纸笔技术概述23-24
  • 2.2 点阵数码纸笔工作原理24-26
  • 2.2.1 点阵数码纸原理24
  • 2.2.2 数码笔原理24-26
  • 2.2.3 Anoto软件平台介绍26
  • 2.3 点阵码介绍26-30
  • 2.3.1 点阵码概述26-27
  • 2.3.2 半调网状点阵码27-28
  • 2.3.3 Anoto点阵码28-29
  • 2.3.4 GridOnput点阵码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点阵位置编码原理研究31-59
  • 3.1 位置编码概述31-32
  • 3.2 位置编码原理简述32-34
  • 3.3 点阵位置编码普遍原理34-46
  • 3.3.1 位置编码序列性质34-35
  • 3.3.2 一维位置编码35-39
  • 3.3.3 二维位置编码39-40
  • 3.3.4 位置编码算法40-42
  • 3.3.5 位置码旋转检测及纠错原理42-43
  • 3.3.6 位置码解码流程43-46
  • 3.4 基于Anoto点阵码的改进编码方式46-58
  • 3.4.1 Anoto点阵编码原理46-47
  • 3.4.2 改进编码的设计47-49
  • 3.4.3 改进的编码原理49-52
  • 3.4.4 改进的编码算法52-55
  • 3.4.5 改进的解码原理55-58
  • 3.5 本章小结58-59
  • 第四章 点阵码图像识别解码研究59-77
  • 4.1 点阵码图像识别流程59-60
  • 4.2 点阵图像预处理60-65
  • 4.2.1 图像滤波60-62
  • 4.2.2 二值化阈值处理62-65
  • 4.3 点阵码图像阈值处理优化方法65-69
  • 4.4 改进的点阵码图像识别解码69-76
  • 4.4.1 Anoto点阵码网格光栅线构建69-72
  • 4.4.2 改进的点阵码图像网格光栅线构建72-74
  • 4.4.3 改进编码的识别解码74-76
  • 4.5 本章小结76-77
  • 第五章 模拟实验及性能分析77-87
  • 5.1 实验环境77-78
  • 5.2 笔迹信息数字化78-80
  • 5.3 改进编码方案的性能分析80-86
  • 5.3.1 笔迹定位精度的分析80-83
  • 5.3.2 笔迹信息识别解码时间的分析83-86
  • 5.4 本章小结86-87
  • 第六章 总结展望87-89
  • 6.1 总结87-88
  • 6.2 未来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3
  • 致谢93-9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情况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雅芬;杨辉容;;《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01期

2 郑亚林,白永成,安凯;英文字母的一种编码方案[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3 刘洁民;数学、编码与通讯[J];学科教育;1996年06期

4 赵秀梅;;《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07年14期

5 向良军;刘东华;雷菁;;信息论与编码系列课程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年02期

6 于洋;冉文学;;珠宝产品EPC编码标准化研究[J];学术探索;2012年10期

7 姚保峰;马程;谢娜;戚晓明;郭有强;;基于分数的动态前缀XML编码方案[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编码:古老与现代[J];民族团结;1996年02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东;李临生;张雄;;一种基于图像平滑的近无损编码方案[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陈光;耿幼平;宋亚琴;;编码调整的实施方案[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任家东;岳丽文;;基于前缀方式的素数编码方案研究[A];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泽军;;CEFR系统和设备编码方案探讨[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5 高克军;;数字和编码[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6 徐娟;李战怀;王彦龙;;基于更新代价的XML文档区间编码方案研究[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6年

7 卢锟;;电力资产RFID物品编码方案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张岩;;一种改进的安全网络编码方案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曹源;梁华国;黄正峰;;基于分布估计算法的FSM低功耗状态编码[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侯铭睿;史萍;骆超;;基于Wyner-Ziv编码的容错视频传输方案[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太子龙集团CIO 徐建洪;不断修缮 建立完善的企业编码管理体系[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2 美奂;唯有源头“清”水来[N];电脑报;2007年

3 南京联创系统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顾恺;移动数据传输中的差错控制[N];计算机世界;2000年

4 ;FEC技术成倍增加ULH传输距离[N];人民邮电;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英;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编码协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蔡灿辉;多描述编码与互联网视频传输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范钰华;率失真优化的多描述编码及其在图像视频通信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建富;H.265/HEVC编码加速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毕凌燕;交叠正交变换与视频分割编码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6 董_g焘;H.264/AVC编码优化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范晨;视频容错编码与传输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8 张金雷;基于分布式编码的图像无损编码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王锋;无线IP网络中视频FGS编码与传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海波;可视秘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宏;基于编码信息相关性的3D-HEVC深度优化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成炜;CPC在编码协作中的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莲;基于编码的端到端传输协议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欧阳晓;HEVC屏幕内容编码的帧内预测快速算法[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5 郭建辉;基于点阵的数码纸编码及识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倩;可扩展编码分组标记策略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文军;精细可分级编码和多径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桑俊霞;XML编码及其结构连接算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付家乐;衰落信道下合作编码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戴相龙;三维非接触式测量中编码标志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点阵的数码纸编码及识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61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