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学位培养特性的教育博士“双身份”发展指向
发布时间:2022-02-24 17:52
观照学位制度的生成历史和专业学位结构的变革逻辑,教育博士有着教育实践者与专业研究者"双身份"培养的二元性指向。然而,现实中存在着偏重强调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性"培养,掣肘"专业研究性"与之平衡培养的状况。对此,需要加以匡正,坚守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价值,完善教育博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性"培育体制机制,包括建立案例研究室,明确导师的学术师资配置标准、教育博士主干课程标准;创办专门学术期刊,设立教育博士国内访学制度等,以此帮助教育博士研究生改变"教育实践性——专业研究性"相游离的身份圈囿困境,实现更为全面合理的学习生涯发展。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2020,(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专业学位的教育属性规定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双轨制”培养特性
(一)学位的历史生成及专业学位的教育属性
(二)教育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实践性—专业研究性”核心素养培养标的
二、“教育实践性”与“专业研究性”相游离的教育博士身份圈囿困境及消解方略
(一)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双轨制”发展的行径阻滞
(二)“教育实践者—专业研究者”身份生成目标下内外资源配置方略
三、坚守学位的价值本源,为教育博士的全面生涯发展提供专业学位教育保障
(一)坚持“以知识为中心”的全域育人理念
(二)学位资源整合实现“帕雷托最优”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叶宏. 中国成人教育. 2007(22)
[2]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差异[J]. 贺佐成. 中国研究生. 2007(01)
[3]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J]. 刘国瑜. 中国高教研究. 2005(11)
[4]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探讨[J]. 史雯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10)
[5]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 邹碧金,陈子辰. 高等教育研究. 2000(05)
本文编号:3643232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2020,(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专业学位的教育属性规定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双轨制”培养特性
(一)学位的历史生成及专业学位的教育属性
(二)教育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实践性—专业研究性”核心素养培养标的
二、“教育实践性”与“专业研究性”相游离的教育博士身份圈囿困境及消解方略
(一)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双轨制”发展的行径阻滞
(二)“教育实践者—专业研究者”身份生成目标下内外资源配置方略
三、坚守学位的价值本源,为教育博士的全面生涯发展提供专业学位教育保障
(一)坚持“以知识为中心”的全域育人理念
(二)学位资源整合实现“帕雷托最优”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叶宏. 中国成人教育. 2007(22)
[2]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差异[J]. 贺佐成. 中国研究生. 2007(01)
[3]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J]. 刘国瑜. 中国高教研究. 2005(11)
[4]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探讨[J]. 史雯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10)
[5]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 邹碧金,陈子辰. 高等教育研究. 2000(05)
本文编号:3643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64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