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开放教育资源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国家一直提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早在1999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便提出,“要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组织全国一流水平的师资进行讲授,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2011年教育部启动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工作,都是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国家上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促进了共享。但是共享的效果与预期值尚有差距。本研究通过对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研究,系统分析这批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以及共享情况,分析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共享的要素和途径,提出对今后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深层次问题的建议。本研究选取2012年和2013年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研究对象,跟踪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了前期这批课程的建设阶段和后期应用共享阶段。建设阶段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遴选过程对课程进行分析,分析课程的共享机制、共享方式、资源可共享性、共享效果和用户体验。分析表明这批课程比以往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在这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共享机制、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不完善以及课程开发标准不统一等。共享阶段的研究是对课程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本校网络教育的应用、本校其他类型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校外其他教育机构的应用、爱课程网的应用以及学校对持续建设的支持等几个方面。分析表明课程在应用过程中在校内外共享总体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新技术不断应用以及跨校机制开始建立,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发展不平衡和长效机制未建立等。为了更全面的分析共享的情况,本研究还选取了爱课程网和学堂在线两个平台的部分课程,将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与新型在线课程(MOOCs)做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新型在线课程更受使用者欢迎,其共享效果要优于国家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研究的特色是对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关于资源共享的8个要素,即:学习动因、技术条件、用户体验、质量保证、成果效能、利益机制、经费支持和生态环境。本研究对今后如何更好的共享,提出了开发移动学习资源、建立有效的资源开发机制和建立有效的学习激励方式等建议。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 共享机制 共享方式 资源可共享性 共享要素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6
- 1 引言16-2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6-22
- 1.1.1 研究背景16-19
- 1.1.2 资源共享课研究综述19-22
- 1.1.3 研究意义22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22-24
- 1.2.1 研究目标22
- 1.2.2 研究内容22-24
- 1.3 研究方法24-25
- 1.3.1 文献研究法24
- 1.3.2 内容分析法24-25
- 1.3.3 个案研究法25
- 1.3.4 比较研究法25
- 1.3.5 数量研究法25
- 1.4 研究步骤25-27
- 2 资源共享课建设分析27-46
- 2.1 共享机制29-30
- 2.2 共享方式30-35
- 2.2.1 基于区域维度31-34
- 2.2.2 基于经济维度34-35
- 2.3 资源可共享性35-38
- 2.3.1 共享平台35-36
- 2.3.2 课程开发标准36-37
- 2.3.3 移动学习37-38
- 2.4 共享效果38-42
- 2.5 用户体验42-44
- 2.6 本章小结44-46
- 2.6.1 共享机制方面44-45
- 2.6.2 组织管理体制45
- 2.6.3 运行机制方面45
- 2.6.4 课程开发的技术标准45-46
- 3 资源共享课共享分析46-56
- 3.1 本校网络教育中的应用46-49
- 3.1.1 网院使用情况46
- 3.1.2 2012年资源共享课应用分析46-48
- 3.1.3 2013年资源共享课应用分析48-49
- 3.2 本校其他类型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49
- 3.3 校外其他教育机构的应用49-50
- 3.4 爱课程网的应用50-54
- 3.4.1 访问量50-53
- 3.4.2 更新概况53-54
- 3.5 学校对持续建设的支持54
- 3.6 本章小结54-56
- 3.6.1 资源共享课取得的主要成绩54-55
- 3.6.2 资源共享课存在的主要问题55-56
- 4 新型在线课程共享分析56-62
- 4.1 爱课程网在线课程共享情况56-58
- 4.1.1 视频公开课与资源共享课共享效果比较56-57
- 4.1.2 其他课程共享效果比较57-58
- 4.2 学堂在线MOOC的应用情况58-60
- 4.3 本章小结60-62
- 5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要素以及促进共享的建议62-71
- 5.1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要素62-68
- 5.1.1 学习动因63
- 5.1.2 技术条件63-64
- 5.1.3 用户体验64-65
- 5.1.4 质量保证65
- 5.1.5 成果效能65-66
- 5.1.6 利益机制66-67
- 5.1.7 经费支持67
- 5.1.8 生态环境67-68
- 5.2 促进共享的建议68-71
- 5.2.1 开发移动学习资源68-69
- 5.2.2 建立有效的资源开发机制69-70
- 5.2.3 建立有效的学习激励方式70-71
- 6 总结71-72
- 6.1 特色与创新71
- 6.2 不足与展望71
- 6.3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5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77
- 学位论文数据集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晨飞;;解构我国高校教师课程资源共享能力[J];企业导报;2011年03期
2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资源共享[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卢青,武旭;浅谈期刊资源共享的构建[J];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4 董少校;;十高校实现图书资源共享[J];中小学电教;2012年10期
5 魏新华;家园图书资源共享[J];早期教育;2001年01期
6 许萌;21世纪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与共建[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李萍,刁爱文;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几点设想[J];武钢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周欣娟;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9 王常策,毛祖桓;高校合作资源共享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1年04期
10 魏静芳;浅析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措施[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花;;如何实现资源共享[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游美金;;资源共享 为素质教育服务[A];福建省第二届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朱佩丽;;社区文化的资源共享要打开两道“围墙”[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秦喜廷;;资源共享——走协作图书馆之路[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5 陈玮;;略论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裴雷;;政府激励下的信息资源共享分析[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7 孙鹃;刘斌;;馆校共建 资源共享[A];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夏武青;葛芬;刘桂霞;;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A];全国医院情报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情报图书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杜秀杰;管咏梅;;高校学报网络审稿资源共享的探索[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10 杨捷;李晶;;谈信息文献的开发与利用[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季明稳;统筹规划 资源共享 费用分摊[N];淮安日报;2013年
2 王美钰 记者 王宏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N];中国边防警察报;2014年
3 记者 阮冰莹 实习生 陈晓晴;加大司法协作 实现资源共享[N];中山日报;2014年
4 记者 郭景水 实习生 李艳;学区内学校资源共享[N];海南日报;2014年
5 记者 阮冰莹 实习生 陈晓晴;加强司法协作 实现资源共享[N];潮州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孙毅;资源共享 效益倍涨[N];莱芜日报;2014年
7 记者 梁静 刘柱 通讯员 乔晓明 田润;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N];张家口日报;2014年
8 柴葳邋翟帆;“四手联弹”资源共享三部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记者 张茜邋通讯员 刘革;我市新增9处资源共享点[N];三峡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夏琪;中美图书馆界专家共商数字资源共享[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卓卓;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刘煜;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居文军;基于ASP的区域制造资源共享方法、技术和平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吕琳;基于Multi-agent的协同制造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田;教师网联资源共享课应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真真;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高墅;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裴雷;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与激励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朱慧明;信息资源共享的竞争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龚蔚菁;信息资源共享及其社会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蒋志东;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孙琦;公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李诗棋;网络环境下地区信息资源共享的政策法规建设分析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孙娟;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6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