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情境中的劳动:为何与何为?——凯兴斯泰纳及其《劳作学校要义》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4-02-20 20:41
劳动既是精神活动也是身体活动,它以精神发展为前提条件和根本关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劳动原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共同体"意识、道德品格和职业决定能力。劳动不仅应当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加以贯彻,还应当作为具体的劳动课程加以系统地开发、设计和实施。学校教育应当充分重视和发挥劳动课的学科价值以及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激发其劳动兴趣、端正其劳动态度、发展其劳动习惯,由此劳动教育才可能得到深入推进和落实,并为普职融通提供契机。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劳动与教育学意义上的劳动
二、在学校中贯彻“劳动原则”:意义与作用
(一)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共同体”意识
(二)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三)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职业决定能力”
三、基于“劳动原则”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实施与示例
(一)将劳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在学校中设置专业的、系统开发的劳动课程
(三)示例
四、凯兴斯泰纳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下观照
(一)在劳动中且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与劳动素养
(三)在实践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端正其劳动态度,培养其劳动习惯
(四)在劳动教育中实现普职融通
本文编号:3904493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劳动与教育学意义上的劳动
二、在学校中贯彻“劳动原则”:意义与作用
(一)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共同体”意识
(二)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三)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职业决定能力”
三、基于“劳动原则”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实施与示例
(一)将劳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在学校中设置专业的、系统开发的劳动课程
(三)示例
四、凯兴斯泰纳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下观照
(一)在劳动中且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与劳动素养
(三)在实践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端正其劳动态度,培养其劳动习惯
(四)在劳动教育中实现普职融通
本文编号:3904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90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