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人类学的历史嬗变及发展趋势
本文关键词:英国教育人类学的历史嬗变及发展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英国教育人类学作为文化教育人类学的主要代表,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国内教育人类学兴起后对其鲜有提及。本文根据它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初的萌发阶段、70年中期至80年代初的个性化阶段、80年代至今的继承与多元文化阶段,勾勒其历史发展脉络,希冀通过"他山之石"有所裨益于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民族志 教育 英国
【分类号】:G40-056
【正文快照】: 一、萌发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初)英国教育人类学发端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特罗布里恩德岛和安达曼岛的田野工作。当时,两位人类学家发现,殖民地统治者及教会为土著人设计的教育体制其实是西方教育的简单“复制品”,与当地民风民俗严重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学金;;美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的融合及其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2期
2 陈学金;;论教育人类学的三种研究取向及在不同国家的特点[J];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兰芳;;英国教育人类学的历史嬗变及发展趋势[J];民族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2 王婷婷;;中国乡村社会的“洋学”与“私塾”之争——评廖泰初《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林傲耸;;农村教育:中西文化间的博弈——民国廖泰初《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评介[J];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04期
4 马晓凤;;整体观念下少数民族教师教育培训的“因材施教”[J];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03期
5 谭宏;;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探讨[J];重庆高教研究;2015年01期
6 陈学金;;当前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内容领域与焦点议题[J];社会学评论;2014年06期
7 王婷婷;;文化变迁视角下的教学改革——《单位与公民社会的碰撞:教改者的真实故事》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12期
8 陈学金;;德国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脉络[J];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学金;滕星;;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几个根本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吴泽霖;张雪慧;;简论博厄斯与美国历史学派[J];民族学研究;198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战龙;“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一辑出版[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2 李复新,瞿葆奎;教育人类学:理论与问题[J];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苏日娜;论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刘晓芳;骆毅;;简评西方教育人类学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常永才;;何以促进教育人类学发展:美国学者学习领域研究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7 李政涛;;汉语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特征[J];教育学报;2008年06期
8 樊秀丽;;教育人类学性格的探讨[J];教育学报;2008年06期
9 陈云恺;;人性培育与教育人类学的本土理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3期
10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增俊;;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杨中枢;;本尼迪克特的意义:教育人类学的视角[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黄菁;;西南少数民族和谐社区结构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以云南贡山丙中洛乡为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巴战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岳天明;重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应然”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李翠 吴艳;专家学者在京交流教育人类学研究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涂元玲;“文化中的教育”:美国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George D.Spindler 之文化教育人类学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甜;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白芳丽;以库恩“范式”理论反思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杨会;德国、奥地利的教育人类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黄宫亮;教育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叙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6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凤娥;“状元村”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单晓溪;斯宾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冯跃;藏族中学生内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观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李恬;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英国教育人类学的历史嬗变及发展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2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