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正常人群中的施测及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正常人群中的施测及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对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究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正常人群中的应用;比较正常人群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生活方式、社会境遇、个性等四个方面的差异,为生理——心理社会——伦理的综合干预方式的必要性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在郑州市某社区医院门诊部及附近社区以便利取样的方式选取30-70岁无高血压、冠心病史的被试331人,评估其精神症状、生活方式、社会境遇、个性等四个方面的情况,了解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改群体的适用性,并验证该问卷信效度;将社区健康人的评估结果和某医院心内科高血压、冠心病住院病人的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58,精神症状、生活方式、社会境遇、A型行为四个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92、0.814、0.777和0.535;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910,四个分问卷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900、0.859、0.772、0.535;维度与总分的相关为0.395~0.741,维度与维度间的相关为0.197~0.535,维度与总分的相关高于维度间相关;正常人群中无任何精神症状的比例为87.7%,轻微精神症状的比例占3.7%~12.3%,有中度及以上精神症状的比例在2.0%~11.5%;男性在评估问卷总分及生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1),主要体现在过量食用肥肉、蛋类、钠盐、作息不规律及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上(p0.01);40岁以下人比50岁以上的社会境遇差(p0.01);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在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总分及四个分量表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被试(p0.01)。结论:(1)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整体人群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不仅适用于临床病人,也可用于正常人群,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有效测评工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2)正常人群精神症状的比例低、有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社会境遇的比例高、A型行为的比例低;女性健康生活方式优于男性;老年人社会境遇优于中青年人。(3)就心血管疾病社会心理症状的风险水平而言,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有必要在精神症状、生活方式、社会境遇和A型行为等心理行为方面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加以适当干预,以减少社会心理因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 精神症状 生活方式 社会境遇A型行为 心身疾病 心血管疾病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9
- 前言9-10
- 1 文献综述10-24
- 1.1 从医学模式的演进到三理诊疗模式初探10-11
- 1.2 高血压、冠心病风险因素研究综述11-23
- 1.2.1 高血压风险因素的研究12-17
- 1.2.2 冠心病风险因素的研究17-23
- 1.3 问题的提出23
- 1.4 研究目的与假设23
- 1.5 研究意义23-24
- 2 对象与方法24-26
- 2.1 研究对象24-25
- 2.1.1 正常组24
- 2.1.2 病人组24-25
- 2.2 研究方法25-26
- 2.2.1 研究工具与程序25
- 2.2.2 统计处理25-26
- 3 结果与分析26-35
- 3.1 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整体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26-28
- 3.1.1 信度检验26-27
- 3.1.2 效度检验27-28
- 3.2 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正常人群中的施测28-33
- 3.2.1 正常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基本特点28-31
- 3.2.2 正常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口学差异31-33
- 3.3 正常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对比33-35
- 3.3.1 正常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与高血压患者的比较33-34
- 3.3.2 正常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与冠心病患者的比较34-35
- 4 讨论35-39
- 4.1 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整体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35-37
- 4.1.1 信度分析36
- 4.1.2 效度分析36-37
- 4.2 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正常人群中施测的分析37-39
- 4.2.1 正常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特点分析37
- 4.2.2 正常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口学差异分析37-38
- 4.2.3 正常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差异分析38-39
- 5 结论39-40
- 6 不足与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8
- 附录48-59
- 简历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磊;石俊婷;;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的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学(B);2013年01期
2 楼文晖;秦新裕;;普外科发展的辩证思考[J];医学与哲学(B);2013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峰;;文本·情境·桥梁——古代医家针灸诊疗模式研究与针灸学术发展[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沈淑华;王坤根;肖鲁伟;;“病证合一”诊疗模式现代内涵探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黄贤慧;肖康菊;刘海霞;;烧伤留观病房诊疗模式探索[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靳琦;;王琦“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理论要素与临床应用[A];中医体质判定标准研究——2006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晓艳;李光辉;罗云;保岚;战春晖;徐力文;袁西霞;郭巧贝;郭仕林;;中西医结合病(Zx—d)及其诊疗模式初探[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卢依平;赵璐;;“三位一体”诊疗模式在2型糖尿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琦;;论辨体论治及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建立[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一;杨伊林;王穗暖;夏锡伟;彭亚;柏慧华;王卉;张峰极;;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初探[A];首届全国脑外伤治疗与康复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9 詹耀球;李艳萍;;不孕症男女同诊同治“1对1”诊疗模式的探索[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李子君;北京推出分级诊疗模式试点[N];北京商报;2012年
2 段文利 徐琨;创新疑难病诊疗模式[N];光明日报;2012年
3 吴睿鸫;好诊疗模式要有推广之途[N];法制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顾泳;“云端”医疗,会否改变诊疗模式[N];解放日报;2013年
5 记者 黄璐 通讯员 陈莉 实习生 邓妍方;武汉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模式示范全国[N];湖北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罗朝淑;“集约型诊疗模式”减少就医盲目性[N];科技日报;2011年
7 龚怡;南京创新肺癌诊疗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瞿长福 通讯员 刘学恩 张旭;兖州:探索“先看病、后交钱”诊疗模式[N];经济日报;2011年
9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廖海金;“先看病,后付费”需要法制支撑[N];中国医药报;2012年
10 刘茜;山东推广“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亚晶;中医全科医学诊疗模式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吕俊廷;“333”诊疗模式对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朱韵雅;广州市分级诊疗模式实践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4 付小姣;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正常人群中的施测及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对照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褚婷婷;“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6 王颖;三辨诊疗模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三理诊疗模式评估问卷在正常人群中的施测及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对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6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