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小学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课程在小学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1世纪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题是快速、变化、多元。随着社会快节奏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童话、微电影、微喜帖、微课程……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什么作用,如何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怎样有效地使用“微课程”等问题,引发越来越多人的思考。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应用文参与到实践的时候非常多,所以笔者认为,应用文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语文课堂上,应用文学习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这种忽视体现在课堂上对应用文写作教学可有可无的心态。小学生接受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刚起步,不够系统,比较零散,各种应用文体的衔接性不强。有些学生甚至小学毕业了还不会辨别哪些文体属于应用文,简单的应用文也不会写,长期零散的点状式教育没有整理成模块学生搜索不到应用文相关的系统性知识。这些问题都是目前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应用文面临的难题。笔者对微课程与小学语文应用文教学做了调查问卷和分析,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立足于语文教材,同时针对小学语文大纲、教材,结合平时工作实践,应用文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尴尬境地,与现代科学手段结合,设计一系列的小学语文应用文教学微课程案例,试图解决目前小学应用文教学中的难点和不足,利用微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情景创设与写作知识点等问题上做出了协调,既发扬了微课程的先进性,又结合教学实践难点进行探究探索,力求更好地解决课堂实践问题,也为今后的应用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参照模板。本文将目前小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研究和微课程研究结合,针对小学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的教学矛盾做出指引,同时也根据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认知和教材的安排来设计,是对语文微课程领域的新尝试和系统化论述。同时提升微课程在应用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情景、帮助老师科学生动地讲解知识点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与实践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 小学语文 应用文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2;G4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5
- 1.1 问题的提出11-16
- 1.1.1 小学语文应用文教学现状分析13-15
- 1.1.2 小学语文应用文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15-16
- 1.2 研究综述16-19
- 1.2.1 国外对于微课程的研究16-17
- 1.2.2.国内对于微课程的研究17-18
- 1.2.3.应用文研究18-19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9-22
- 1.3.1 研究的目的19-20
- 1.3.2 研究的意义20-22
- 1.4 研究的方法22-23
- 1.5 理论支撑23
- 1.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3
- 1.5.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3
- 1.6 论文主体研究框架23-25
- 2 微课程及小学语文应用文相关概念25-30
- 2.1 微课程相关概念阐述25-28
- 2.1.1 微课程的定义25
- 2.1.2 微课程的特点25-26
- 2.1.3 微课程的基本特征26
- 2.1.4 微课程的分类26-28
- 2.2 小学语文应用文概念28-30
- 2.2.1 小学应用文的分类28
- 2.2.2 小学应用文的特点28-30
- 3 微课程与小学语文应用文30-36
- 3.1 小学语文教学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30-34
- 3.2 开发语文微课程的意义34-35
- 3.2.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4
- 3.2.2 提升课堂效率34
- 3.2.3 优化教学设计34
- 3.2.4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34-35
- 3.3 设计开发语文应用文微课程的意义35-36
- 3.3.1 突破课堂难点35
- 3.3.2 强化知识点应用35
- 3.3.3 促进教师成长35-36
- 4 小学语文应用文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36-55
- 4.1 系统结构设计36
- 4.2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案36-40
- 4.2.1 选题36-37
- 4.2.2 教学活动设计表37-40
- 4.3 微课程的设计原则40
- 4.3.1 精准的切入40
- 4.3.2 科学的设计40
- 4.3.3 合理的情景40
- 4.4 微课程的制作40-55
- 4.4.1 教学设计40
- 4.4.2 软件应用40-54
- 4.4.3 评价展示54-55
- 5 小学语文应用文微课程教学的实践效果分析55-61
- 5.1 应用实践过程55-59
- 5.1.1 对象概况55
- 5.1.2 课堂实践情况与测试55-59
- 5.2 应用实践效果分析59-61
- 5.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59
- 5.2.2 应用改进59-61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61-63
- 6.1 研究的主要成果61
- 6.2 研究不足61
- 6.3 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66-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平;应用文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4期
2 汪明春;应用文教法浅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杨春;应用文教学三章[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窦素萍;;中专应用文教学应“精练”[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08期
5 李华兰;在技工学校进行应用文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1年04期
6 赵振龙;应用文教学探微[J];教学与管理;2001年04期
7 陈星达;应用文教学浅谈[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辛宏悦;浅谈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9 张来庆;怎样教应用文[J];中国轻工教育;2002年01期
10 王仕娟;应用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晓霞;;以实践活动引导应用文教学的尝试[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阮朝辉;;应用文教学策略简论[A];贵州写作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2年
3 龙林;;怎样进行应用文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句容市职教中心 孔宪骏;浅议中职应用文教学的改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天水市麦积区中滩中学 曹保国;初中应用文教学谈[N];甘肃日报;2009年
3 李蜀梅;浅谈应用文教学的方法[N];西藏日报;2000年
4 姚庆鸿 作者单位:盐城市物资中专;中专校应用文教学初探[N];江苏经济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樊丽萍;语文课不教的,到英语课上学?[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壮;文体理论与应用文源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孟丽;职业教育应用文教学研究略论[D];苏州大学;2010年
2 尹文彬;高职应用文课程构建之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洪小;综合实践活动与中职应用文教学结合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4 胡敏;微课程在小学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梁玲玲;试论刘半农应用文教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董雯慧;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尹莉梅;试论中学应用文教学的逆向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文小兵;职业中专应用文交往教学模式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温少敏;应用文的教学语言艺术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10 王静;对外汉语写作教材中应用文的编排设计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微课程在小学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7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