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3年
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乔雪艳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以教育者为唯一的主体,不能充分认识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显然已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更难以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作用于受教育者,以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最终养成完善的人格。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往往习惯于将受教育者当作客体看待,单纯地向其灌输相关的教育理论,使其主体性无法发挥,这样一来,受教育者就容易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上,从而变成机械的理论背诵者和记忆者,很难将理论内容吸收内化,更谈不上品德和人格的升华。而主体间性理论作为西方哲学视阈中的亮点,它所指向的恰好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反对传统的主客二分的观点。主体间性涉及到两个主体之间或者是多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超出了传统的主体性视野中单一主体的桎梏。主体间性所指向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和调节性,而这一点正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求不谋而合。将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的统一,并促进二者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使受教育者由被动的理论接收者变成主动的理论内化者。从而在使受教育者发挥主体性的同时,也使其品德和人格在不知不觉的浸染中提升,以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基于以上原因,本学术论文对主体间性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合进行了大胆地尝试研究。通过对主体间性理论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的研究,探明主体间性的含义与特征以及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历程,然后结合当前思想政教育的实践情况分析了主体间性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必要性,进而尝试分析了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表现,最终推导出在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文章紧密围绕主题,主要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第一部分:主体间性理论一般概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主体与客体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第二,,主体间性的内涵与特征;第三,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第四,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价值表现。这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能够明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地位,实现双方的身份平等;第二,能够建构合理的沟通渠道,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理解交往;第三,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第三部分: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这一部分主要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在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考虑的,第一,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落实;第二,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构建;第三,评价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监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雄麟;;论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基本属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郭天平;张绍荣;;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德育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蔡丽华;黄永久;;浅析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实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1期
4 杨芳;;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5 童世骏;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熊川武;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7 简圣宇;;对“主体间性”理论的思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8 郑利霞;;当代教育管理的价值追求:主体间性的生成与彰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9 马万宾;;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10 董坤伟;朱宇琦;;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主体间性转向[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晓东;多维视野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形态考辨[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刘伟;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夏兰;但堂渊;;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9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3 王海滨;;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王璐璐;曹华;孙志强;;浅谈实现大学生教育机会平等中辅导员的作用[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梦影;姜剑;万慧琳;;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国巧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功能[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颖;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教师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4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徐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大为;费希特与主体间性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5 田九霞;试论主体间性诠释下的交往式思政教育[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张传开,余在海;交往范畴和交往实践观研究之评说[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周伟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理念[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8 张筱璐;;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周书俊;主体性原则的解构[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10 韦鸿鹏,谭璐;网络交往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负面效应[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主体间性理论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乔文娟;;探析高等院校德育教学观念的转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3 封国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05期
4 齐超;叶鸿蔚;;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转向[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胡玉辉;龙海瑞;;走向主体间性的网络德育[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邹继康;狄奥;;论主体间性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肖圣龙;;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建构[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黄明娣;李平;;试论“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黄静婧;;主体间性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周巧生;骆平;;主体间性理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2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石文美;;构筑青少年网上精神家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6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7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9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10 张美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军 王凡;[N];开封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文勇;[N];毕节日报;2008年
3 韩宏文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H型钢厂;[N];长治日报;2009年
4 盛利祥;[N];承德日报;2009年
5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河堤初级中学 马树章;[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东北师范大学 李忠军;[N];光明日报;2009年
7 李晓元;[N];吉林日报;2009年
8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维维;[N];宁波日报;2009年
9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彭世峰;[N];山西党校报;2010年
10 周维 姜军;[N];贵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3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6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蒋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智;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蕴和实现路径[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乔雪艳;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丁月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蒋蓓敏;批评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母丙慧;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价值[D];河南大学;2012年
7 杨雪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红利;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童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2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