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微课与中学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7-08-03 15:14

  本文关键词:微课与中学历史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微课 微课学习 历史微课程


【摘要】: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短小精悍、制作方便、使用便捷,适合学习者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是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方式,微课诞生于“微学习”时代,是“互联网+”思维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符合新课改理念。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得力助手,但目前运用有限,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将微课与现有教育教学方式深度融合,分析微课对现有教学体制的推动作用,加快微课学科化进程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是目前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的热点。本文着重研究微课与中学历史教学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具体阐述和分析微课的含义、特点,探讨历史微课的概念界定和教学价值。开展中学历史微课运用的问卷调查,以较为详实的数据分析历史微课在初高中不同学段运用的异同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采访地方微课教学的管理者、历史学科教研员和优秀中学历史教师,探讨微课历史学科化的顶层设计以及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中学历史微课教学的对比实验,注重观察与分析,探讨历史微课运用的创新方式和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在以上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从准备、实施和管理三个层面,依据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就中学历史教学中微课运用的策略,提出自己初步的设想。尽管本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对微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拘于理论素养和实践设计能力有限,在“微课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关系研究上,尚有不少“意犹未尽”、“差强人意”之处,如未能明晰历史微课的发展思路,历史微课的教学实践与调查没有突破传统,缺少科学的测量与方法、在初高中历史微课运用的差别上探讨不到位、微课的历史学科特征体现不明显等问题。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与研究中,我将再接再厉,努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继续关注微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也希望我的引玉之砖,能在历史教育的长河中泛起涟漪,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些参考,共谋历史微课的可持续发展和广泛运用。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微课 微课学习 历史微课程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51;G43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12
  • 一、选题缘起6-7
  • 二、研究现状7-9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9-10
  • 四、创新与不足10-12
  • 第一章 微课概述12-28
  • 第一节 微课的含义与辨析12-18
  • 一、微课与历史微课12-15
  • 二、微课概念的辨析15-18
  • 第二节 微课的特点、设计原则及要求18-22
  • 一、微课的特点18-19
  • 二、微课的设计原则19-20
  • 三、微课设计的参考要求20-22
  • 第三节 历史微课的教学价值22-28
  • 一、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22-24
  • 二、学生养成新型历史学习方式的重要力量24-25
  • 三、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积极因素25-26
  • 四、历史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26-28
  •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微课运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泰州市部分初、高中学校为例28-44
  • 第一节 历史微课运用的问卷调查与分析28-39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28-31
  •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31-39
  • 第二节 中学历史微课运用的访谈与分析39-44
  • 一、打造地方特色的微课品牌39-40
  • 二、做好导学案,开启历史微课运用新领域40-42
  • 三、微课是历史教学的好帮手42-44
  • 第三章 中学历史微课教学对比实验—以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为例44-58
  • 第一节 中学历史微课教学实验构想44-47
  • 一、实验班级的选择44-45
  • 二、实验方案的制定45-47
  • 第二节 中学历史微课教学实验实施47-54
  • 一、控制班级的选择以及授课教师和教学内容的确定47-48
  • 二、中学历史微课教学实验的具体步骤48-54
  • 第三节 中学历史微课教学实验总结54-58
  • 一、微课逐步改变着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54-55
  • 二、微课能够兼顾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历史学习55-56
  • 三、微课教学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56-58
  • 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微课运用的策略58-71
  • 第一节 中学历史微课运用的准备策略58-63
  • 一、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58-60
  • 二、精炼呈现导入与结语60-62
  • 三、语言艺术化与线索单一化62-63
  • 第二节 中学历史微课运用的实施策略63-67
  • 一、“渐进分化”策略64-65
  • 二、“逐级归纳”策略65-66
  • 三、“整体协调”策略66-67
  • 第三节 中学历史微课运用的管理策略67-71
  •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67-68
  • 二、规范化的管理策略68-69
  • 三、社会化的管理策略69-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76-77
  • 致谢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尝试[J];教育评论;2000年06期

2 王虹,赵华;“3+X”方案与中学历史教学[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03期

3 马世锋,杜红梅;中学历史教学应注意处理好的几种关系[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09期

4 杨添辉;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与能力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5 杜世玲;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兰州学刊;2000年03期

6 韩继萍;中学历史教学的“减负”应与“提质”并进[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S1期

7 孙双武;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引言的处理与尝试[J];教学与管理;2000年01期

8 李慧娟;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效率的方式[J];教育评论;2001年02期

9 朱光明;浅析常用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特点[J];历史教学;2001年05期

10 杨洪林;中学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论纲[J];历史教学;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新和;;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材料教学[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2 郑慧日;陈雅;;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3 杨秉钧;;中学历史教学与育人——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4 彭明光;;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李琴;;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朝祥;;论高师历史教学应对中学历史教学跨越式发展之举措[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7 方圣;;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历史教学[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8 云娜;;历史教学之我见[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9 徐晓清;;道德教育一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再度引起重视的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孙明;;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句容市第一中学 陈健;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影响下的中学历史教学[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 李琳;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关爱生命教育[N];学知报;2011年

3 河北省 张腾;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0年

4 济宁市市中区喻屯镇第一中学 杨正梅;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问题[N];学知报;2010年

5 平顶山市第五十六中学 谭海鹏;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几个问题[N];学知报;2011年

6 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武线英;也谈中学历史教学[N];甘肃日报;2009年

7 记者 朱萍 通讯员 曹佃福;教学科研相得益彰[N];连云港日报;2007年

8 延川县职教中心 任建安;谈谈中学历史教学方法[N];延安日报;2010年

9 李晓玉 武都区城关中学教师;关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考[N];陇南日报;2008年

10 武都区滨江中学教师 何莉;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精神的运用[N];陇南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幼玲;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雪靖;影视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怀平;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龚兴德;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文物意识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元忠;南京地区的历史课程资源及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史春静;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才俊;中学历史教学“互动启发”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何永红;试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动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杨;影视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5年

10 朱冰林;民国教科书中的学术与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14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14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