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勐海县勐混镇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7 00:01

  本文关键词: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1年

勐海县勐混镇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

李新坚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勐混镇贺开村拉祜族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发现拉祜族学生存在低学业成就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拉祜族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差,学生间歇性辍学现象频发。少数民族学生低学业成就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以前在分析民族地区教育出现的问题时,人们往往归结于具体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力量上的支持不足。的确,以经济投入不足来分析教育的问题,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除此之外,或许应该还有其他影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因素,这些因素也许是深层次的,如具体民族地区之生态环境、民族传统观念等,这些因素又由于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而对不同民族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运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对拉祜族学生家长、拉祜族社区的教育协管员、学校教师以及拉祜族学生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发现造成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拉祜族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度不高;(2)拉祜族学生家长文化程度较低;(3)茶叶贸易的兴起使学生间歇性辍学频发;(4)山区教学条件差而且山区拉祜族儿童缺乏学前教育;(5)拉祜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校文化冲突以及民族偏见引发民族之间文化冲突等。 在对造成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问题作出归因分析后,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改善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对策:(1)增设符合当地实际的课程;(2)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3)撤点并校应因地制宜;(4)加大对当地学前教育的投入;(5)提高当地师资水平;(6)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5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5
  • (一) 问题的提出7
  • (二) 文献综述7-12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3
  • (四) 研究意义13
  • (五)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3-15
  • 一、勐混镇贺开村拉祜族及其教育概况15-22
  • (一) 贺开村基本情况简介15
  • (二) 贺开村拉祜族社区基本情况简介15-18
  • (三) 贺开拉祜族学校教育发展之历史及现状18-20
  • (四) 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表现20-22
  • 二、贺开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分析22-31
  • (一) 拉祜族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度不高23-25
  • (二) 拉祜族学生家长文化程度较低25-26
  • (三) 茶叶贸易的兴起使学生间歇性辍学频发26
  • (四) 学校教育起点不均衡26-28
  • (五) 文化冲突28-31
  • 三、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问题的改善对策31-35
  • (一) 增设符合当地实际的课程31-32
  • (二)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32-33
  • (三) 加大对当地学前教育的投入33
  • (四) 提高当地的师资水平33-34
  • (五) 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34-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41
  • 中文文献36-40
  • 外文文献40-41
  • 附录41-42
  • 后记42-43
  • 考察日志 节选43-4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萍;文化视野中的美国少数民族教育问题与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2 孙诚,杨红,张竺鹏;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扫盲教育调查报告——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扫盲教育个案研究[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3 王海英;;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选择——兼谈农村学校“撤存”之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汪丁丁;;教育的问题[J];读书;2007年11期

    5 河清;民族──“我出生”之地[J];读书;1999年04期

    6 郭少榕;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发展问题探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滕星;王婧;;奥格布(Ogbu)对教育人类学的贡献及影响——教育人类学学者访谈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8 马效义;王海棠;;回族社区经商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文化冲突关系研究——以山东莘县朝城镇回族社区为个案[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张诗亚;;共生教育论: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10 滕星 ,杨红;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书业;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雪莲;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与理论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敖俊梅;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马效义;回族社区经商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山东莘县朝城镇回族社区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于潮杰;父母对子女低学业成就的归因及其与家庭目标的关系[D];河北大学;2006年

    4 谈晓奇;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古力杰克热;家庭教育状况对维吾尔族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6 熊莉;童年中期受欺负、抑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魏翠翠;教师期望对初中生学业成就、创造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易晓琳;中美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欧光琳;;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惩罚及其避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3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万代吉;;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中的运用——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加热村觉木龙藏戏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7 朱冬梅;;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价值观冲突与整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守恒;关于教育社会学研究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殷世东;教师专业化的困惑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静;;工程力学课堂中师生心理因素[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6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易全勇;侯玉娜;;蚁族的生态特征及社会流动——兼对《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述评[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朱克军;;科技哲学与人类学交叉领域的新探索——多重声音解读技术奴役困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伟;从我国城乡差异看音乐教育公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娇;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师威信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吴小平;西方教育史学的形成与发展[J];外国教育动态;1984年02期

    3 韩骅;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4 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陈忠勇;王波;;苗、汉杂居地区苗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原因分析——以毕节市观音桥办事处苗族教育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6 纪林芹,张文新,Kevin Jones,Nannette Smith;中国与英国儿童对待欺负问题态度的比较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7 柳海民;娜仁高娃;王澍;;布局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王凯,苏林雁;8~10岁儿童抑郁症状的随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5期

    9 徐君藩;教师期望效应研究的创始人及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实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10 毛晋平;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成就目标及学生学习归因关系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芬芬;效率与公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冲突与协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咏;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詹仪;初中物理课堂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成败归因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亚云;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高考成绩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欧阳丹;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概念、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蔡春凤;小学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同伴接纳/拒绝与受欺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维燕;高中生的物理知识、思维风格与物理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秀梅;初中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潘运;贵州少数民族中学生自信、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生彬;中小学生成就动机、成就归因与成就目标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银利;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松,李 根;拉祜族“班考”现象的文化阐释[J];学术探索;2000年06期

    2 杨洪,周善菊;浅论拉祜族的传统信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赵维扬;缅甸的拉祜族[J];东南亚;1987年04期

    4 吴野;原始宗教对拉祜族文化的渗透[J];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5 徐玉长,晋群;拉祜族:从游耕游猎走向现代生活[J];今日民族;2000年05期

    6 陈云芝;试论古羌文化在今拉祜族文化中的遗存[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罗承松;拉祜族岁时节日民俗的变迁[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根;拉祜族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陈云芝;"天人合一"——拉祜族传统文化之基本精神[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钱宁;厄莎·佛祖·耶稣——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J];思想战线;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燕;;西双版纳勐海县贺开山地拉祜族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汇;;看上去很美——拉祜族两性合一性别平等模式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红;;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社区成人扫盲教育研究——云南省澜沧拉祜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与个案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张世富;;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拉祜族和哈尼族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调查研究——跨文化心理学的探讨[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5 金竞明;李春茂;;西双版纳汉族与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比较[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贺能坤;郝风亮;;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李明;余发昌;李跃敏;;云南14个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肖芒;;云南少数民族婚姻的嬗变[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辉;李红;;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李莉萍;;孟连娜允古城建筑形态特征形成的文化关联[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科;[N];西部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周明 石林;[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陈晓波;[N];云南日报;2011年

    4 李明武;[N];文艺报;2008年

    5 范宏贵;[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通讯员 卢沙斗;[N];红河日报;2011年

    7 实习记者 谭雅竹;[N];云南日报;2006年

    8 王干;[N];文学报;2006年

    9 华岩;[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10 凌翼;[N];文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伟琼;云南民族识别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周文;佤族心理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杨栋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收入差距和贫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洪坤学;中国四个民族HLA-DRB1、DQA1、DQB1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5 曹柯平;中国洪水后人类再生神话类型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6 艾菊红;傣族水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刀伟;傣族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程印学;清朝经营傣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刘晓巍;奘寺学童现象及其教育法规因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坚;勐海县勐混镇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红巧;信仰与社会秩序:勐村拉祜族头人制度的人类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3 闫川;云南拉祜族图形的形式审美与文化内涵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4 张毅敏;拉祜族学生母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迁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虹元;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温美珍;一个拉祜族村落的祭祀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7 张劲夫;从“页尼登”到“哈空”[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8 李丹;拉祜族小学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杨熙;少数民族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周小燕;拉祜族和纳西族自杀行为的跨文化心理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2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2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7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