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体验、兴发与先秦儒家教化哲学——兼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本文关键词:意义的体验、兴发与先秦儒家教化哲学——兼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摘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教化哲学,是人生命、生活意义的体验和兴发之学。先秦儒家的世界观是天人一体,世界是以己身为中心的意义世界,而不是外在的客观物质世界。人的一生,正是在意义的不断体验和兴发中,成就意义的自我和意义的世界;意义发生和形成的本源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感应原理,对人而言,则是通过"学",在感通万物的同时,感通和彰显自我的本性,从而形成意义的真实体验,并由此兴发个体自我生命、生活的意义感;先秦儒家教化哲学以意义的永恒完成了对人生命有限性的超越,但其核心则是意义的当下生发与体验,即在日用伦常中当下兴发生命、生活的意义;意义的传达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以体验兴发体验,以意义兴发意义,以个体的自我兴发而兴发他人。《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语,正是先秦儒家教化哲学义理与精神的生动表达。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意义 先秦儒家 教化哲学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教化哲学,强调在日用伦常之中,立足于个体生命、生活意义的现实体验、当下呈现和不断兴发,使个体进入一种将身投入、不断升华、生生不已、欲罢不能的自慊状态,最终达于天人一体、参赞万物、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义境界。所以,先秦儒家教化哲学,其基本的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强;20世纪的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研究[J];学术研究;2000年10期
2 吴高歌;论先秦儒家的理性[J];晋阳学刊;2003年01期
3 陈汇;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台秀珍,赵志军,李金川;先秦儒家"德政"、"德教"关系论[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5 张瑞雪,李化成;秩序与和谐——论先秦儒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熊申英;罗南石;;先秦儒家“乐治”思想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胡启勇;;先秦儒家法辨正[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姚迎春;;先秦儒家“以乐修身”思想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胡亮;周怀红;;先秦儒家忧患思想对现代社会忧患意识建构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1期
10 文丽;;试论先秦儒家忠孝观的现代扬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倩;;中华生态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态哲学论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欧阳祯人;郭店儒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张孝进;文史贯通与儒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6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燕;先秦儒家自强思想的德育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洪斌;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郑伟伟;先秦儒家知己意识探析[D];郑州大学;2009年
4 王静;先秦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余佳润;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构建的德性基础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雷力嫣;先秦儒家尊严思想探佚[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王娇;先秦儒家刚毅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马兰兰;论先秦儒家“义利之辩”[D];河北大学;2015年
9 冷文;先秦儒家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灵敏;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转向[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24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24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