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知识文库:高职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发布时间:2016-07-10 21:05

  本文关键词: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及其借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 引言

  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是在原有的基础教育的根基上,以“终极关怀”为视角,帮助学生确立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合理的价值观,为高校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意识搭建发展平台。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属于中坚力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的重要作用

  2.1 帮助学生养成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品质

  高校德育工作教育,通过道德知识的内化,最终让使学生树立有型的正确认识,通过构建理论体系,为学生树立道德信念,使道德从认识层面上升为情感层面,最后转化为道德动机,并通过学生的道德行为来体现。学生能够将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和衡量他人行为是否正确的标尺的时候,蕴含着道德在内心的正确性,对方的行为会引起自己的情绪体验,道德认识由简单的认识转化为自己心中应有的道德信念。

  2.2 帮助学生道德行为更加规范

  大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同时他们又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对象。高校德育工作,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的内容,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学校的德育工作,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大学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理性的思考后,对发生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根据道德知识和理论做出正确的决策,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

  2.3 辅导员的素质是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资源

  辅导员的素质就是指辅导员的个人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也就是辅导员所具有的才干和凝聚的道德力量。高校辅导员本身所具备的素质是高校德育工作顺利而见成效开展的前提。必备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就决定了高校在辅导员的选定上,要将他们的基本素质的高低作为一个重要的选定条件。

  3 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3.1 挖掘“校本”资源,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高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经验,无论从办学理念还是校风、校训,都沉积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作为大学生的辅导员,需要将这些作为一种德育教育的校本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传统的僵化的德育说教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个体发展,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如今的大学生排斥空洞的说教,他们重视实践中自己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基于此,辅导员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现状和学校的发展现状,多开展社区活动和有意义的学生实践活动,在真正的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调动大学生积极地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努力使高校德育工作的见实效。

  3.2 尊重学生,在新时期,重新审视、定位客体

  僵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能力和要求,对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几乎没有关注,这就造成了德育效果并不显著的客观现实。新时期德育工作中,辅导员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客体,将原来纯粹的客体,转化为参与体系的主体,在关注大学生的内在需求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挖掘。

  3.2 以学生为圆点,师生同笔,共画高校德育之圆

  高校辅导员以对话为基础在新时期德育体系中,以学生为圆点,以实践活动为起点,并最终将德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与学生同笔,描画高校德育之圆,在整个德育教育中,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把大学生与高校德育工作者----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新体系的共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遵循对话理念,强调师生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在无限扩充的时空中展开自由对话。

  3.3 改传统僵化德育模式为师生“对话”模式

  一改传统的德育模式为对话性德育模式,突出辅导员与学生的对话内容,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对话中,辅导员需要强调对大学生理解的重要性;由于高校的德育对话,,主体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就需要在德育对话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多进行心理交流,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3.4 辅导员不断提高驾驭能力,助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高校中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辅导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和对大学生的驾驭能力的强弱将决定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的高低,而辅导员在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学习高校德育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依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辅导员的行为举止在学生中就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德育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

  结语

  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角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可操作性的实践资源中,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德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交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管理,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影响力,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延华.论高校德育领域的范式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2012,(5).

  [2]贺彦凤.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及其借鉴[J].思想政治教育,2011,(2).

  [3]万美容.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J].党建,2010,(10).

  [4]宋艳.德育生活化模式之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2013,(7).

  作者简介:彭莹(1985-)女,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彭莹


  本文关键词: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及其借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8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