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
本文关键词:论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你的位置: 伯乐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教育理论
浅论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5-10-30 03:16
陈鹤琴(1892-1982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原名绥福。1914年8月北京清华学堂毕业,1917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与心理学,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等人,1919年毕业并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指导员、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等职;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等;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中华儿童教育社;主编《儿童教育》、《幼稚教育》等;主要著作有《幼稚园的课程》、《中国幼稚教育之路》等,被辑入6卷本《陈鹤琴全集(第一卷~第六卷)》。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幼儿心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内容丰富,包含着多方面对幼儿体育的完整的、独特的认识,能够增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快乐与幸福。笔者拟对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进行系统地、深入地挖掘和研究,为新世纪的幼儿教育改革和幼儿素质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1 陈鹤琴的幼儿体育教育理论体系
1.1 幼儿健康第一的教育主张
陈鹤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视,儿童的健康问题是他长期以来潜心研究的课题。陈鹤琴通过长期、连续的观察发现,身体不强,就不容易学,常见多病的小孩子,对于他的学业,发生许多的妨碍,不肯听话,又容易发脾气;与此相反,身体强健的儿童举动活泼,脑筋敏捷,作事容易,乐于听从,比较有病的小孩子真是大相径庭!陈鹤琴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指出,如果儿童的身体不强健,到了成年,也不会健强的;儿童的智力与行为都是跟着其健康走的,因此,幼稚园首先应当注意的,就是儿童的健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是:一边是不顾儿童心理特点的封建传统教育,一边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被外国教会垄断的幼儿教育,二者都严重地摧残了我国儿童的身心健康。当时,中国人以体弱多病而闻名于世,外国人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对此,陈鹤琴不禁感慨:”身体衰弱就是缺少活力,生命力薄弱,一切勇气毅力都会减低。当你正在年轻有为的时候,国家正需要你,你却因为缺少活力,缺少生命力而拒绝这个神圣伟大的请求,这该多么惋惜啊!”当陈鹤琴从美国学成归来后,激烈地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压迫,主张教育救国,尊重与发展儿童的天性及才能,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观点。并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鹤琴仍然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1950年,他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谈到幼儿教师修养问题时,要求幼儿教师要了解怎样保护儿童的健康,希望幼儿教师对儿童健康抱十分关心的态度,并向幼儿教师提出了保护儿童健康的11点要求。1951年,他提出了体育要居首位的口号以及幼儿教育要遵循健康第一的主张。1979年6月,年近90的陈鹤琴还高度关注我国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同年6月,他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恢复和发展幼儿教育的提案,提案中指出: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是一个人身体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因此,陈鹤琴希望所有关心与从事幼儿教育的人们重视和普及幼儿教育,以培养具有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
1.2 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陈鹤琴在深入地研究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实际后,从体、智、德、美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幼儿教育目标。陈鹤琴认为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的是做怎样的人的问题。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潜力;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由于现代中国所面临的任务和使命如此神圣,陈鹤琴认为具有健全的身体是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陈鹤琴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著作中,在鼓楼幼稚园实验以及各类教育实验中都高度重视儿童体、智、德、美诸育的和谐、全面发展。陈鹤琴说:”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儿童,我们应当用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们,使他们的体、德、智、美从小都好好发展,那么老大的中国,未尝不可以一变而为少年的国家。”从1928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的制定到1951年发表新时期的《幼稚园课程》,体现了陈鹤琴幼稚园课程理论的发展,标志着其幼稚园课程理论的形成。在《幼儿教育的新动向》一文中,陈鹤琴首次系统地就体、智、德、美诸育方面,提出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四项任务:”保证幼儿的健康和身心的正常发育,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初步的国民道德和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其他优良品德,培养幼儿的爱美观念,增进幼儿愉快的精神。”
1.3 融于五指活动的体育教育内容
陈鹤琴在鼓楼幼稚园开展了系统的活动课程编制的实验研究,把课程结构比作人的五个连成一体的手指,创造性地构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与文学活动。这五个方面构成了相互联系的整体,就像人的五个手指相互连接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一样。陈鹤琴认为:儿童的健康活动包括游戏、户外活动、早操、散步(前四项属于体育教育的内容)、饮食、睡眠等,是幼稚园课程中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包括个人健康、身体活动、心理健康、公共卫生和安全教育。”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体育教育的主要方式。”陈鹤琴对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以游戏为顽皮等理论进行了深刻地批判,认为”近代西方各国教育正是利用儿童爱游戏这一本能,来发展儿童个性与造就社会良好之分子。”首先,”有利于儿童身体与心理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由于感兴趣而全身心的投入,既能够锻炼躯体,促进呼吸、消化与循环等系统机能的发展与完善;又能够放松精神,使大脑疲劳尽快恢复。”其次,”游戏中还包含着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以使儿童形成高尚的品德。游戏时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而遵循规则本质上即服从理性,需要公平、诚实、自治、克己、尊重他人和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来维系,因此,游戏是发展公民道德之利器。”再次,”游戏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儿童仔细观察,大胆想像,敏锐思考,准确判断,果断行动,由此发展了儿童的观察、想像、思维、判断和运动等能力。”对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学习,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最爱的活动,可以给儿童健康、快乐、经验、学识和思想。当然,欲培养身体健康的儿童,幼稚园应该注重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陈鹤琴认为:”人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使然,而其中大部分是在幼年期就养成的;因此,幼儿园应格外重视养成良好的习惯,应当多带领幼儿去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是保证与促进儿童健康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使儿童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获得各种知识与经验,还能够使他们得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充足的阳光,增强自身的体质。
1.4 一切为儿童的体育教育原则
陈鹤琴用一生去热爱儿童,从28岁开始研究儿童心理起,到88岁时还在呼吁一切为儿童,他的心中装满了对儿童的热爱。他认为,只有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才能了解儿童、教育儿童。陈鹤琴主张把大自然和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幼儿在游戏与户外活动等运动实践中获得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体验,由此把孩子引向生活。他还努力提倡在体育实践中学、在体育实践中教、在体育实践中求进步。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能够运动参与的,就让他自己参与。陈鹤琴极力倡导,在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里,儿童应该自己去想,自己去游戏,努力突出儿童在游戏等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身体、个性、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获得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的方式,能够激发运动的兴趣,形成坚毅的品质。然而陈鹤琴坚决反对单一的学生游戏,用儿童自己的活动完全代替教师主导作用,既肯定了通过儿童自己游戏获得运动体验的主动性,又肯定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和儿童共同游戏,并在需要时给予其适当指导。儿童要获取体育理论知识必须要在游戏中学,教师应当在游戏中教,一起在游戏中求进步。游戏成为新型的师幼互动中的桥梁,教师在游戏中给予了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儿童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着自由和快乐。也正象陈鹤琴所云,”如果你要了解儿童的个性与兴趣,明了儿童的能力与情感,自己一定要参加到儿童的队伍中去,共同游戏,共同工作,唯此才能深切地了解儿童,指导儿童”。
2 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
陈鹤琴于1914年至1919年间在美国留学,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1934年7月至1935年3月,陈鹤琴出席了国际幼儿教育会议,并到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前苏联、波兰、奥地利、意大利和瑞士等11国进行了教育考察。陈鹤琴走出国门留学、出访的经历,让他直接感受世界教育思潮的理论结构和发展趋势。近代欧美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家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位,通过教育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陈鹤琴广泛吸取国外先进的体育理论和手段,形成了自己的幼儿体育教育理论。
2.1 高度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
当前,我国一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幼儿家长的要求,为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所谓坚实的基础,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他们开展拼音、写字、算数、珠脑心算等教学,片面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并要求幼儿在活动中要象小学生一样遵纪守规等,拔高了对幼儿的知识掌握目标,因此,大大加重了幼儿的课业负担;在这些幼儿园的课表中根本看不到一节游戏课或者说活动课,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会形成重复教育,会使幼儿学习兴趣下降,这些”小学化”现象超越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偏离了幼儿教育的正确轨道,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而早在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提出:”改变中国人的体质、解救中国儿童的身心健康是件大事。”他强调幼儿教育应将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到第一位置,这一教育主张在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史、体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在当时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作用,直至今日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代幼儿的体质健康长期以来备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这与陈鹤琴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育主张有着惊人的相似。陈鹤琴主张幼儿体育教育要以游戏、户外活动、早操等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在这些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个体的运动体验与实践,通过幼儿个体主动参与的体育实践,提高幼儿掌握体育知识,运用体育技能的能力。唯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要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幼儿园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2 发挥体育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当前,幼儿体育活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因此,其在培养幼儿全面素质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园活动目标性不强,幼儿园没有安排体育课(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游戏比较随意且没有各学期以及长期的整体规划;活动内容局限,对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如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的体育活动比较欠缺;活动形式不够丰富,主要以早操与户外自由体育活动为主。其次,过分讲究运动设备的气派与美观,小型运动器材较少,对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特别促进价值的运动器材如秋千、荡船、转椅、蹦蹦床、滑板和滚筒等也较少,忽视运动器材内在的价值。再次,为了安全起见,一些幼儿园限制或减少幼儿体育活动,这种做法势必造成幼儿的体质和体能逐渐减弱、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下降以及对运动逐渐缺乏兴趣等不良后果。
陈鹤琴主张体、智、德、美诸育的全面发展。他认为,身体好坏对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事业、抱负都有极大影响,一个身体不健康的人,往往遇事易灰心,缺少活力,难负大任。不健康对个人是不幸,对国家对社会是一种损失。要强国必先强种,要强种必先强身。作为现代中国人,责任重大,只有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体质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这充分说明了他对体育在幼儿素质全面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的肯定。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人的全面的本质,同样,人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占有自己的身体,任何将人的教育简单分解进而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正是对陈鹤琴科学育儿观的一种肯定。我国幼儿园目前正在极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幼儿体育教育不仅应关注健康素质的提高,更应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看待体育教育的功能,把它仅仅看作是针对幼儿的健康领域所进行的部分教育,而应关注幼儿的发展,把促进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作为核心,在培养幼儿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应该从激发和保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入手,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充分发挥幼儿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幼儿身体的全面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幼儿的体质,又要在活动中发挥其主体性,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努力改变幼儿教师决定游戏内容与方法,幼儿被动、消极练习的模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尝试,不过分限制他们,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样的自主活动中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不是把教学内容和要求直接教授给幼儿,而是启发幼儿自己去思考和学习。幼儿自己自由分组,共同探究和分析,学会所教动作技术,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兴趣爱好、运动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其次,为幼儿准备丰富的体育材料和设备。一种材料有时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引发幼儿想像,激发幼儿运动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练习。幼儿可以用纸棒练习双脚连续前跳,可以练习跨跳,可以玩击剑游戏,还可以当标枪练习投掷等。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游戏中提供的材料体现出不同层次,供幼儿选择,使他们主动发展。在平衡游戏中,提供的材料有宽窄不同的小路,高低不同的梅花桩、平衡木等。通过几种材料灵活变化组合,增强游戏的难度与趣味性,”巧运小队员”就是综合运用材料,不断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克服困难和主动学习的游戏。
再次,为幼儿创设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锻炼活动,如”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来锻炼”、”大家一起动动动”及各种比赛活动。定期开展远足活动,因为外出远足活动能够开阔幼儿视野,锻炼其坚强、勇敢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幼儿创设游戏情景,将主题游戏贯穿其中,充分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户外区域活动中。利用课余时间开设游泳、网球、跆拳道、形体和围棋等特色体育活动,经过初步的练习、训练和比赛,孩子们的运动潜能得到挖掘。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游乐场、保龄球、钓鱼、翻绳和转陀螺等室内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参与到小型运动会中来,运动会的竞赛规程和秩序册等多项内容都融入了幼儿的创意,孩子们自主确定和分配场内裁判员、运动员和志愿者角色,真正成为运动会的小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会游戏中。充分挖掘传统民间体育游戏中丰富的、具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体育教育资源如放风筝、跳房子、跳皮筋、滚铁环、抖空竹和跳竹竿等,使之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成为幼儿体育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倡导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
当前,一些幼儿园为满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希望而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对幼儿实行统一考试;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乱编、乱发幼儿教辅材料,对幼儿造成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学前教育”小学化”已不单单是一种倾向,而是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出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全面”小学化”。而陈鹤琴倡导”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22]生活是完整的,在生活里自然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身心的发展与变化。陈鹤琴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教材,让儿童在游戏与户外活动等运动实践中获取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体验。大自然、大社会是儿童生活的环境,以此做教材,有利于加深儿童对生活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把孩子引向生活,将生活引向孩子。
在教学方式上,陈鹤琴倡导活动的游戏教学。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天生就喜欢的活动,”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导法去教导儿童”并且把教学游戏化原则作为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陈鹤琴就游戏化教学还提出游戏应当提供多数人活动的机会,以每个儿童都能参加为标准,这体现了陈鹤琴对儿童个别差异的尊重和教育公平的思想。教学游戏化以游戏实践为中心,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方法论的实际教学运用。这些教学理论仍然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所努力提倡的,为今天的幼儿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方法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前提。因此,幼儿园要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和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基础上,使活动内容与方法丰富起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活动内容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活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欲望,为幼儿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资源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在主动参与和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获得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
其次,添设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游戏;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教育活动,保证幼儿在园一日游戏活动时间,使幼儿有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机会,全面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促使幼儿体、智、德、美的和谐发展;引导幼儿拓展游戏主题,,丰富游戏内容;观察幼儿游戏中蕴藏的发展需要和教育契机,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化解冲突的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遵守游戏规则,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4 建立平等、合作与互动的师幼关系
在当前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仍然是分离的,教师仍然以权威与控制者自居,幼儿仍然被看作为没有自身需要与能力的独特群体,缺少行动和思考的自由。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因此,教师同幼儿之间很难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对此,陈鹤琴认为通过游戏、户外活动等体育实践活动把幼儿园教师与幼儿联系起来,使师幼高度地合作和互动。在强调在体育实践中学的同时,首先强调在体育实践中教,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育实践不是单纯的教师行为,也不是单纯的幼儿活动,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沟通、合作与互动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显然是在借鉴和吸取陈鹤琴此师幼观基础上达成的。良好的师幼关系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轻松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有利于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幼儿一生的幸福和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淡漠、紧张的师幼关系会使幼儿产生害怕、紧张和消极自卑的心理,甚至对幼儿的未来成长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建立平等、合作与互动的师幼关系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建立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加强学习,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教师应认识到自己是幼儿教育专业人员,必须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有深刻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工作责任感,使自已在各方面与时俱进;另外,幼儿教师还要提高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理解,并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对其做出客观的、全面的判断,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其次,热爱幼儿,拉近与幼儿心的距离。爱是连接师幼关系的重要纽带,努力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这种爱应体现在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整个过程中,给孩子创造一个尊重和信任的氛围。再次,尊重幼儿,平等对待不同的幼儿。渴望被尊重是人皆有之的一种心理需求,幼儿也同样如此。幼儿生活经验较少,知识也相对贫乏,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努力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能力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最后,宽容幼儿,正确对待幼儿错误。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和好问的心理,他们不断尝试新游戏、练习新动作,因此也容易犯一些小小的错误。面对这些孩子,如果教师过于严厉,幼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幼儿会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与教师对立。因此,教师应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所有行为,冷静地、和善地引导幼儿,纠正其错误的动作,鼓励他们坚持练习,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3 结语
面对列强欺辱、民不聊生、儿童身心备受摧残的社会现实,陈鹤琴明确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并进一步阐释与分析了体育对幼儿的强国、强种、强身功能。通过长期的办学与教学实践并在继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吸纳欧美先进体育文化的基础上,陈鹤琴构建了丰富而完整的幼儿体育教育理论体系。由于陈鹤琴曾担任过各种社会职务,因此,他的活动对国家和社会影响较大,不仅有力地宣扬了幼儿健康第一的教育主张,也在理论和实践上肯定了幼儿体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大力推进幼儿教育改革的今天,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强调要高度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挥体育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倡导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及建立平等、合作与互动的师幼关系,对此我们要加深认识并充分挖掘,把我国新世纪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幼儿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上一篇:浅谈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文化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实践逻辑:浅析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视角
本文关键词:论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9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