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参与
本文关键词: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参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你的位置: 无忧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教育理论
浅谈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参与
发布时间:2015-11-25 03:22
区域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对教育改革民主性和科学性的期待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作为”专家”参与到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来。教育理论研究者参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意义何在、参与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现有研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并不多。笔者基于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特点的分析,重点探讨教育理论研究者”为什么”以及”如何”参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
一、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特点
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是区域内教育系统各组成部分共同的、全面的相互促进和提升,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本土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离不开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参与。
第一,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我们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改革策略,我们就需要把握系统的观点。”区域教育具有双重系统身份:一方面,区域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系统,其综合改革不是特定类型、特定层次、特定范畴或特定要素的单项改革,而是所有层次、所有范畴、所有要素相互关联、相互照应、相互协同的改革;另一方面,区域教育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子系统,既是国家宏观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其综合改革必须与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又是区域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区域经济、文化、政治等其它子系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种政策配套、多方利益调整,这一过程有时甚至超出区域教育系统内部人员的控制能力,受到区域教育系统之外多种力量的影响。如果不能对这个系统以及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抽丝剥茧、全面把握,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第二,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不断推进的、递进的复杂事业,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不是一次有明确操作程序的技术性变革,而是一个复杂多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期持续的过程。确立改革目标并按设计好的一套带有操作性规范的程序执行,并不意味着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因为区域教育利益格局的调整、关键教育管理者的调动、师生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的转变等各种复杂因素和突发事件都会影响其过程。以利益调整为例,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必然会对区域范围内原有的教育权力行使空间和教育资源配置格局进行重组,这必定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这部分人极有可能抵制改革的推进,”倘若许多人都认为改革结果将使自身利益受损,则教育改革进程一波三折也并非不可思议”。因此,无论前期有多么全面的考虑和设计,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都可能发生许多突发性事件,这些都是最初无法预料到的。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演进的复杂过程。
第三,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具有本土性。地域性是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前提条件,它决定了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具有本土性。所谓本土性是指”本土特质、本土特色、本土立场与本土思维”。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而言,本土性意味着立足本土环境,依靠本土教育实践,最终实现本土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因此,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首先要系统分析本土教育所处的环境,既要整体把握区域教育现状,明晰改革”内”环境;又要全面认识区域的经济、文化、人口等要素,了解改革”外”环境。其次要激发本土教育者的改革动力,提高区域改革能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可以有”外援”,无论是对其它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经验的学习和借鉴,还是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这些外来的帮助只有通过本土教育者自身的理解和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促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力量,否则这些外援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因此,本土教育者才是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主体,只有转变他们的观念,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参与改革的能力素养,才可能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
由此可见,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既需要对区域教育所处的内外环境、所涉及的各种复杂关系、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又需要对改革进程及各种突发事件、具体情境进行理性判断,还需要转变本土教育者的观念、调整实践行为,将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教育实践者作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直接行为主体和当事人,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许多措施都是即时的、没有经过严密思考与充分准备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细节、具体的行为。”任何实践行为只有’有限的合理性'(limitedra-tionality),缺乏或抵制理论研究所具有的从容不迫与’充分的合理性'(abundant rationality)。”因此,仅仅依靠教育实践者,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很难取得成功,教育理论研究者必须参与其中。只有教育实践者与教育理论研究者进行深度合作,才有可能顺利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
二、教育理论研究者在参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作用
系统性、复杂性和本土性决定了区域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教育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进行深度合作,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参与成为必然要求。那么,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参与究竟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呢?
1.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参与有助于区域教育各种复杂要素和关系”外显化”
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系统性要求全面把握区域教育各种庞杂而复杂的关系,既不能随意忽略,也不能任意缺失,否则将会影响改革的完整性与均衡性。教育理论研究者对理论的把握以及”局外人”的身份,有助于满足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系统性要求。
一方面,理论研究本身对普遍规律和本质的关注,有助于教育理论研究者透过具体、片面的区域教育现象,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一般来说,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区域教育的分析可以围绕三个主要层面来进行:一是区域教育能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任何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基本矛盾,核心是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但是,区域教育涉及空间限制,更关注区域内是否具有充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区域内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需求。与这一矛盾相关的核心要素不仅涉及微观层面的区域内”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等要素,还应包括中观层面的”区域教育改革政策制定”、”区域教育结构调整”、”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等要素;二是区域教育能否适应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涉及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等对区域教育的要求以及区域教育对区域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三是区域教育能否满足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区域教育的改革发展应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政策保持一致。围绕这三个层面并对特定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厘清改革的推进要素和限制因素,从而全面把握改革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另一方面,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局外人”身份有助于他们更快地发现改革中的问题。作为”局内人”的本土教育者受意图、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往往会受惯性影响去分析问题,带有很强的个人性、情境性和不确定性。而作为来自其他场域的”局外人”,教育理论研究者可能更具有”旁观者清”的优势,能够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国家教育改革整体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成功案例,更为客观、理性和准确地对现状做出判断。
2.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参与有助于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恰当的理论资源
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复杂性决定了改革者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教育理论研究者需要不断观察、思考,通过运用理论工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何根据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特点选择适合的理论工具,是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教育理论研究者能够根据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进程选择恰当的理论。在改革初期,基于区域教育现状形成综合改革的具体思路至关重要。教育理论研究者可以通过了解本区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历史、本区教育资源供给现状、本区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为教育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资源。改革中期的核心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要确保区域教育资源的供给及合理配置,教育理论研究者可以围绕区域教育资源的获得和有效利用等核心问题,开展相应的理论探讨;二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教育结构调整和组织变革,完善相应的区域教育制度机制。教育理论研究者应围绕区域教育制度创新等关键词,为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工具。改革后期的主要任务是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效做出科学评价,教育理论研究者既要分析改革能否满足区域教育内部发展的需要,又要关注改革能否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作为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可能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教育理论研究者应基于对理论特点和适用性的掌握以及对问题情境的准确判断,引导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者选择恰当的理论工具。此外,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参与有助于帮助改革实践者更好地运用理论,避免对理论的生搬硬套,防止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参与有助于提升本土教育改革者的素养
本土教育者是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主体,他们能否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是否具有推进改革的能力素养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者而言,教育理论研究者通过为其提供决策咨询及理论建议,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强决策者的判断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区域教育现象时,决策者能区分出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哪些是该忽略的,进而找准适合本区域改革目标、抓住影响本区教育改革的关键影响要素、明确本区推进改革的重点任务;二是提升决策者的推理能力,即使对本区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掌握得并不充分,决策者也可以基于理论,提出结构化假设,形成推论,做出恰当决策;三是改进决策者的思维方式,加强他们的跳跃式思维和直觉式思维训练。
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执行者而言,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参与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转变他们”被动”参与改革的状态。一方面,教育理论研究者在与执行者共同解决改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时,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和理论可能会激发改革执行者的思维,使其产生新的观点并融入自身的专业知识中,从而丰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的参与有助于转变改革执行者的教育观念。很多教育改革在地方行政权力的强行推动下,执行者往往处于”被改革”的状态。从表面上看,他们都进入了按部就班的机械”操作”状态,但其深层次的观念变革根本没有发生。当改革执行者在与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互动过程中找到能解决当前面临问题的办法,使他们感觉到理论研究者参与改革确实”有用”时,改革的理念就会触动执行者的信念体系,得到他们的真正认同,进而改变他们的教育实践行为,”要教师接受,就必须让教师看到政策在他们所在环境下是有用的。”
三、教育理论研究者参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过程
笔者基于相关案例分析发现,教育理论研究者参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立体调研
开展多层面的立体调研是为了让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各种复杂要素和关系,发挥”诊断”的作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联合调研机制”,即由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本土教育实践者共同组成调研团队,对区域教育现状进行调研。这一过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调研主体多元化。不仅包括教育理论研究者,还包括本土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二是调研方式多样化。调研主体通过整理已有文献资料、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与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班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开展联合调研,以全面了解区域教育现状;三是调研内容全面化。调研内容不仅包括区域层面的教育资源、教育结构、教育制度现状,还涉及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区域教育质量检测等单项内容。此外,立体调研还应包括区域经济、人口、文化等多个方面,因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只有全面了解区域发展现状才能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通过立体调研,教育理论研究者掌握了大量一手的信息与数据,需以此为基础,围绕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矛盾,厘清各种复杂要素和关系,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开展技术分析做好准备。
2.技术分析
教育理论研究者需基于立体调研的结论进行深入思考和技术分析,提出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目标、改革路径及重点项目的建议,充分发挥”咨询”作用。在这一阶段,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包括三方面:第一,分析区域教育发展优势及制约因子,制定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可行性目标。例如,A区是西部某省会城市下属辖区,某教育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发现,该区历史文化基础深厚,是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该区典型的城乡二元格局明显,教育投入水平较低,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压力大。基于这一结论,研究团队提出,该区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高位均衡发展,率先实现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第二,确定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路径。研究团队针对A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提出了”城乡统筹、质量领先”的改革模式,通过实行名校集团战略,提高区域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第三,聚焦制约和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明确区域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研究团队基于对A区教育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将学校制度创新、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构建和现代化课堂教学建设确立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四大重点项目。
教育理论研究者技术分析的结论通过”科研参政机制”进一步影响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科研参政,即教育理论研究者作为科研力量,通过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沟通、参加领导班子办公会、参与重要政策咨询论证等多种形式,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技术分析结论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科研参政机制”能否建立与完善,而这一机制的成功运作一方面要求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本土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健全相关沟通机制;另一方面要求教育理论研究者基于分析结论,为教育实践者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可行意见,尤其要充分考虑本区的教育特点及需求,不能盲目照搬理论模式或者其它区域的先进经验。
3.过程推动
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教育理论研究者要不断与本土教育者进行交流、协商,并提供相应的意见建议,发挥”咨询”和”培训”的作用。
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两类冲突:一是理性思考与实践现实的冲突。虽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是基于调研、进行理性分析的结果,但这一结果往往与本土教育实践者的主观愿望、利益和能力等产生矛盾。解决这类冲突的关键在于”实践现象与理性思考间常态化、深层次的碰撞交流”。因此,教育理论研究者要不断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者、执行者以及社会各界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抓住影响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二是既定计划与突发事件的冲突。在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大到区域关键教育决策者的人事变动,小到某个教师对改革的消极抵触,各种突发情况都有可能使改革很难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此时,教育理论研究者要将”量身定做”和”随机应变”结合起来,在坚持整个改革方向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改革的具体细节进行调整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参与通过”过程指导机制”得以实现。这一机制分为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过程指导与科研参政结合在一起,教育理论研究者通过科研参政的方式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科学设计、决策与发展提供相应的咨询指导;中观层面,过程指导与课题引领结合在一起,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影响区域教育发展的核心变量加以聚焦并设计为重大课题,并将重大课题分解为不同的子课题,与本土教育者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管理者共同探讨,在此过程中,教育理论研究者提供相应的培训、咨询和指导;微观层面,过程指导与研训一体结合在一起,教育理论研究者通过与一线教师的研讨互动,共同探讨、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4.多维评估
当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教育理论研究者要对改革实践进行评估,通过分析诊断总结改革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发挥”诊断咨询”的作用。评估应该是多维度的:在内容上,既要对全区教育综合改革进行整体评估,又要对区域学生学业水平、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教育质量等单项内容进行评估;在质量标准上,既要考虑改革是否满足了区域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又要关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是否与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在时间上,基于改革的需要,既可以定期开展全区的整体评估,也可以不定期地对某所学校甚至某节课进行评价。
在评估过程中,教育理论研究者首先应立场客观、标准明确,从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角度参与评估;其次,研究者所提出的改进意见应具有合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再次,基于评估结论,研究者既要善于总结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经验,不断进行成果推广,为其它区域的教育改革提供案例借鉴,又要善于分析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在规律,从具体案例中提炼一般性结论,丰富区域教育改革理论研究。评估并不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参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终点,这与改革本身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相关。当新问题、新要求出现时,教育理论研究者需要重新开展调研、进行技术分析、推动问题解决,并再次进行评估。所以,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参与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四、教育理论研究者有效参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必要条件
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参与并不总是成功的,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除了与教育理论研究者本身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密切相关之外,还与教育理论研究者的自我定位、合作能力和本土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教育理论研究者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在参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专家”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应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问题。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主体是本土教育者,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任何参与,都是为了促使本土教育者更好地推动本区的教育综合改革,所以,教育理论研究者不能”取代”或者”压制”本土教育执行者。作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服务者”,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本土教育者不能说没有一点”指导与被指导”的成分,但其基本属性是”共同创造”,应在相互依从、相互尊重、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共同创新、共同发展。因此,教育理论研究者既不能自恃甚高,以理论声音”压制”实践话语,用”我们的思考”代替”他们的思考”;也不能无视教育规律,,盲目附和地方政府的教育决策,为地方政府部门拟订的各种各样的规划、计划、方案等进行”所谓的论证”。教育理论研究者要准确把握好自己作为研究者和服务者的身份。
第二,教育理论研究者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专业知识是”在系统之内和系统之间以合作的松散的方式建构的任务、方法、视角、突破和创新等,而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掌握的相对稳定的活动中的某些具体方面。”所以,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专业知识是在与本土教育者的互动与协商中得以体现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这种互动与协商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教育理论研究者首先要善于与本土教育者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情感交流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对本土的教育者来说,要接纳教育理论研究者,只有信其人,方能信其道。缺乏情感沟通就不可能有深入的专业交流;其次,在具体的改革实践过程中,教育理论研究者要以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视角看待双方,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挖掘本土教育者实践中的优点和经验,还要善于倾听本土教育者的观点和看法,吸纳其合理内容。
第三,教育理论研究者要具有本土意识,尊重区域教育的本土特点。任何一个区域教育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风格和发展特性,这是开展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不可忽视的基础。理论研究虽然追求超越具体情境的普遍性规律,但教育理论研究者在参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区域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综合改革并不意味着要与区域教育发展的历史相割裂,恰恰相反,它深受区域教育发展传统的制约。教育理论研究者越忽视历史,在参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由传统产生的抵制力量也就越强。因此,尊重区域教育发展的传统、激发区域内在变革的动力是教育理论研究者有效参与改革的重要前提。
上一篇:探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 下一篇:浅谈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
本文关键词: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参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9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