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教育 公共健康 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增长 系统广义矩估计
【摘要】: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以及技能等因素的综合,与物质资本一样,是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之一,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通过大量的研究已经充分肯定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人力资本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但现有的研究成果研究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较多,而从政府投资角度研究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较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转型压力重重,经济增长可能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加大对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对我国实现经济转型、跳过“中等收入陷阱”,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理论和现实背景,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了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本内涵以及本文的研究对象作了简要说明,对国内外关于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其次,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前人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用以分析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当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较少时,增加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当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过多时,增加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公共教育人力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类似,即当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较少时,增加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增加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在stata11中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对全国以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1998-2014年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物质资本、劳动力以及老龄化等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地区政府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较高,西部地区较低。全国和西部地区政府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东北地区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全国及四大地区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东、中、东北地区促进作用较强,西部地区促进作用较弱。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不及政府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老龄化对全国及四大地区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并对我国政府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明确经济发展目标,建立灵活的公共支出结构;扩大政府公共教育支出规模,提高公共教育投资效率;调整公共教育投资结构,重点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改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提高公共健康投资效率;增强保健意识,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关键词】:公共教育 公共健康 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增长 系统广义矩估计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0-05;F124;F24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一、研究背景11-12
- 二、研究意义12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2-16
- 一、国外研究文献回顾12-14
- 二、国内研究文献回顾14-16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16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17
- 一、研究对象16-17
- 二、研究方法17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17-19
- 一、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17-18
- (一)研究思路17
- (二)结构框架17-18
- 二、论文研究内容18-19
- 第五节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点19-20
- 一、论文可能创新之处19
- 二、论文不足之处19-20
- 第二章 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基础20-34
- 第一节 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一般理论20-26
- 一、人力资本思想的起源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0-21
- (一)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人力资本思想20-21
- (二)熊彼特的人力资本思想21
- (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21
-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21-23
- (一)索洛的技术进步决定论21-22
- (二)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多因素决定论22
- (三)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22-23
- 三、内生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23-26
- (一)阿罗的“干中学”模型23
- (二)罗默的收益递增增长模型和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23-24
- (三)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决定增长模型24-25
- (四)巴罗的三部门模型25
- (五)国内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扩展模型25-26
- 第二节 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26-34
- 一、基本模型26-29
- (一)生产函数27
- (二)政府支出27-28
- (三)人力资本28-29
- (四)家庭效用29
- 二、稳态均衡29-34
- (一)稳态均衡分析29-31
- (二)比较静态分析31-34
- 第三章 我国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34-44
- 第一节 全国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34-39
- 一、全国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34-37
- (一)公共教育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公共教育投资占比变化不大34-35
- (二)三级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初等教育投入不足35-36
- (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对职业教育发展重视不够36-37
- 二、全国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37-39
- (一)公共健康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健康投资占比先降后升37-38
- (二)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明显38-39
- (三)保健投资力度不够,公共健康投资结构不合理39
- 第二节 四大地区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39-43
- 一、四大地区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比较分析39-42
- (一)四大地区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规模比较分析39-40
- (二)四大地区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比较分析40-42
- 二、四大地区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比较分析42-43
- (一)四大地区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规模比较分析42
- (二)四大地区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比较分析42-43
- 第三节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44-53
- 第一节 计量模型44-45
- 第二节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与计量方法45-49
-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45-47
- (一)变量选择45-47
- (二)数据来源47
- 二、计量方法47-49
- 第三节 实证分析49-53
-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49-50
- 二、模型的估计结果与检验50-51
- 三、模型估计结果的分析51-53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53-59
- 第一节 研究结论53-55
- 第二节 政策建议55-58
- 一、明确经济发展目标,建立灵活的公共支出结构55-56
- 二、扩大政府公共教育支出规模,提高公共教育投资效率56
- 三、调整公共教育投资结构,,重点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56-57
- 四、改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提高公共健康投资效率57
- 五、增强保健意识,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57-58
- 第三节 研究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4
- 致谢64-65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璇;美国公共教育券的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2期
2 樊改霞;;公共教育:危机与可能的解决策略[J];教育导刊;2006年05期
3 刘泽云;袁连生;;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国际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4 刘惠林;;中国农村公共教育政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5 朱家存;周兴国;;论公共教育的公共性及实践表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朱利霞;;当代西方公共教育改革中的矛盾博弈[J];学术论坛;2008年01期
7 樊改霞;;现代公共教育的制度转型:公共性的失落[J];教育导刊;2008年04期
8 梁文艳;;公共教育项目的监测与评价:国外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9 吴景松;;西方公共教育治理范式变革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11期
10 常瑾;;我国公共教育之“公”的演变及其应然之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四章 公共教育投资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2卷)[C];2001年
2 孙碧;;清教主义与美国公共教育制度的起源[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崔玉平;;公共教育支出的经济价值[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刘泽云;袁连生;;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魏真;;建立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政策评估机制势在必行[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张顺畅;;浅论新农村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大明;;法国大革命立法议会时期的公共教育立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吴倜;;培育新型农民要有新思路新举措[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杜兴洋;田进;;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政策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水山;;卢武铉的公共教育方针与韩国公众的反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景松 胡振鲁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山东兖州东御桥小学;重塑政府角色 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张浩;俄拨巨资促公共教育现代化[N];科技日报;2011年
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迟福林;适应需求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记者 赵正元;北京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潘华;发达国家这样供给公共教育服务[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6 北京城市学校副教授 魏真;建立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政策评估机制势在必行[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吴椿;公共教育基地值得推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夯实社会公平的基石[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记者 刘立凯;大连推进城乡公共教育均等化[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0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高东;加快推进大连城乡公共教育均等化[N];大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樊改霞;公共教育的现代性转型及其困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景松;政府职能转变视野中的公共教育治理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许江媛;加拿大公共教育发展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魏真;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政策评估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年
7 何鹏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谦;论区域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等化的实现[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雨;政府在公共教育均等化中的角色与功能[D];山西大学;2012年
3 王晓;南京民营美术馆现状报告[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邢若兰;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教育服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唐堂;广东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苏淼淼;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左邦莉;县域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8 李方露;以观众拓展为视角探究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9 钟明秀;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广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徐柯伟;智慧城市进程中上海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10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10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