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操作技能培养

发布时间:2017-08-23 03:01

  本文关键词: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操作技能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计算机 翻转课堂 计算思维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己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研究通过在高校课堂中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试图为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本研究从文献入手,了解计算思维基本概念、翻转课堂研究现状,确定研究的内容与思路,研究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大学计算机”教学现状,结合理论基础,提出适合本学校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此外,本研究借助我校学生进行教学实践,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效果的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研究共分为六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叙述研究背景、研究的问题及意义、研究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介绍了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介绍课程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分析过程;第四部分: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分析过程;第五部分:举例说明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包括对陈述性知识“计算机中的数制”的讲授和对程序性知识“PPT综合运用——数字故事”的模式应用;第六部分:总结与不足,对研究进行总结,概括研究成果,分析研究不足,对后续研究与实践提出展望。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 翻转课堂 计算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TP3-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10-11
  • 1.2.1 研究问题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框架及方法11-13
  • 1.3.1 研究框架11-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研究创新点13-14
  • 1.4.1 注重计算思维的培养13
  • 1.4.2 知识类型不同,教学方式不同13-14
  • 2 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14-18
  • 2.1 计算思维研究14-15
  • 2.1.1 计算思维基本概念14
  • 2.1.2 “大学计算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研究14-15
  • 2.2 翻转课堂基本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5-16
  • 2.2.1 翻转课堂基本概念15
  • 2.2.2 翻转课堂国外研究现状15-16
  • 2.2.3 翻转课堂国内研究现状16
  • 2.3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16-18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6-17
  • 2.3.2 混合式教学基本理论17-18
  • 3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18-24
  • 3.1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调查18-21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18
  • 3.1.2 调查的实施18
  • 3.1.3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18-21
  • 3.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1-24
  • 4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设计模式与分析24-34
  • 4.1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设计模式24-26
  • 4.1.1 Rober Talbert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4
  • 4.1.2 潘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4-25
  • 4.1.3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设计模式25-26
  • 4.2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26-31
  • 4.2.1 学习者分析26-27
  • 4.2.2 学习任务分析27
  • 4.2.3 教学内容分析27
  • 4.2.4 微视频设计与制作27-31
  • 4.2.5 学习活动设计31
  • 4.2.6 教学总结31
  • 4.3 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思维培养方法31-32
  • 4.4 基于翻转课堂的操作技能培养方法32-34
  • 5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应用34-46
  • 5.1 计算思维培养——以陈述性知识“计算机中的数制”为例34-38
  • 5.2 操作技能培养——以程序性知识“PPT综合应用”为例38-41
  • 5.3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41-42
  • 5.3.1 平台与教学资源建设41
  • 5.3.2 教师导学、设疑41-42
  • 5.3.3 学生自学、记疑42
  • 5.4 翻转课堂实施效果42-46
  • 6 总结与不足46-48
  • 6.1 研究结论46
  • 6.2 研究不足46-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58
  • 后记58-6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蕴珠;;大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探讨[J];福建电脑;2011年07期

2 张晓如;张再跃;;计算思维与创新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8期

3 侯彦利;;“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模式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陈国良;;基于计算之树,构建有特色的大学计算机知识体系——为《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作序[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年06期

5 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计算之树——一种表述计算思维知识体系的多维框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年06期

6 高恩婷;;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思维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3年04期

7 段亚楠;;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J];价值工程;2013年19期

8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年08期

9 徐迎晓;何文琦;王治珍;刘立;;基于严肃游戏的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3年18期

10 蒋宗礼;;计算思维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飞跃;;从计算思维到计算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2 翟莹莹;高克宁;李金双;赵长宽;;计算思维在数据库应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王飞跃;;文化能计算吗[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0:社会能计算吗[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晓明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 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与计算思维交叉渗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记者 吕贤如;应使每个孩子学会“计算思维”[N];光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朱广菁;李国杰:计算思维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清俐;计算社会科学:计算思维与人文灵魂相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崇福;信息扩散原理与计算思维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D];北京师范大学;199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节;高职学生计算思维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实践[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娟;基于Scratch的创意计算思维可视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丽;融入计算思维理念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生诗蕊;基于PBL的计算思维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5 齐特;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学数学知识推送系统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6 李玲;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案例设计[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7 任艳霞;基于计算思维的微课案例设计[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丹丹;Arduino创客项目计算思维特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9 裴佳欢;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操作技能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杨男才;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科技《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22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22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5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