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我国高校慕课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5:17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慕课发展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慕课 高等教育 策略


【摘要】:作为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慕课学习者无特殊限制、课程大规模、开放性的特点,对于构建个别化、自主性学习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分析慕课的概念、特点及发展历程,指出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在国内高校发展遇到的问题,提出国内高校慕课发展的策略有助于高等教育从容面对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挑战,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1章 导论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 分析了慕课的概念、特点及国内外发展历程。第3章 从学习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论述了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阐述了慕课在我国发展遇到的问题。第4章 从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开展慕课的可行性入手,提出了现阶段国内高校慕课发展应采取的策略。结论 全文的总结,也是对慕课在我国高校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慕课 高等教育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s6-9
  • 第1章 导论9-14
  • 1.1 选题缘由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文献综述10-13
  • 1.3.1 国内慕课相关学术研究10-12
  • 1.3.2 国外慕课相关学术研究12-13
  • 1.4 研究思路13
  • 1.5 研究方法13-14
  • 1.5.1 调查法13-14
  • 1.5.2 文献研究法14
  • 1.5.3 比较研究法14
  • 第2章 慕课的概念、特点及国内外发展历程14-24
  • 2.1 慕课的概念14-15
  • 2.2 慕课的特点15-16
  • 2.3 国外慕课发展历程16-19
  • 2.4 国内慕课发展历程19-24
  • 2.4.1 慕课在国内企业的发展19-20
  • 2.4.2 慕课在国内高校的发展20-24
  • 第3章 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遇到的问题24-30
  • 3.1 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24-28
  • 3.1.1 慕课改变学习理念24-26
  • 3.1.2 慕课影响高校教学模式26-27
  • 3.1.3 慕课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27-28
  • 3.2 慕课在我国高校发展遇到的问题28-30
  • 3.2.1 不能与传统教育体制有效对接28
  • 3.2.2 对慕课的认识尚不到位28-29
  • 3.2.3 缺少优质慕课课程29
  • 3.2.4 缺乏专门的慕课供应商29-30
  • 第4章 我国高校慕课发展的策略30-41
  • 4.1 加快传统教育体制改革步伐31-32
  • 4.2 提高高校管理者、教师、学习者对慕课的认识32
  • 4.3 进一步完善慕课课程设计32-34
  • 4.3.1 视频设计33
  • 4.3.2 交互设计33
  • 4.3.3 评测设计33-34
  • 4.3.4 教学模式设计34
  • 4.4 搭建慕课学习成果认证与高校学分互认平台34-38
  • 4.4.1 采用非学分学习成果认证35
  • 4.4.2 实行慕课学分与传统教育学分互认35-38
  • 4.4.3 建立基于第三方的慕课学分银行38
  • 4.5 打造高水平、专业化高校慕课团队38-39
  • 4.6 改革慕课运营模式39-41
  • 第5章 结论41-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7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47-48
  • 附录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朝晖;;MOOC热点研究问题探析——全国首届MOOC时代高等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15年01期

2 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柳;MOOC兴起对高等教育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23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23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