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高中生的学校适应及人格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亚健康状态高中生的学校适应及人格特征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市高中生亚健康现状,探讨高中生亚健康状态与学校适应能力和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1288名高中生,利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高中生学校适应量表、大五人格问卷对山东省某市两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亚健康状态高中生的人口学特征,亚健康状态与学校适应能力、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1.高中生亚健康现状高中生亚健康检出率为27.8%(358/1288),其中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7.7%、10.2%和9.9%。亚健康状态者在不同性别、年级、学校检出率间的差异不存在显著性。2.高中生亚健康状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不同健康状态者的学校适应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除躯体亚健康者的学校态度得分与健康者差异无显著性外(LSD, SE=0.047, P=0.623),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者学校适应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健康者(SE=0.041-0.067,P0.05)。各种亚健康状态者的症状数与学校适应各维度得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174--0.458,P0.05)。不同性别、年级、学校亚健康状态者的学校适应各维度得分差异及不同亚健康状态者症状数与学校适应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有所不同。3.高中生亚健康状态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不同健康状态者的学校适应各维度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者的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健康者(SE=0.560-0.634,P0.05),而开放性及宜人性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健康者(SE=0.405-0.466,P0.05);各种亚健康状态者的症状数与大五人格的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得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188--0.233,P0.05),而与神经质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6-0.348,P0.05)。不同性别、年级、学校亚健康状态者的大五人格各维度得分差异及不同亚健康状态者症状数与大五人格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有所不同。4.高中生亚健康状态的多因素分析影响躯体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习适应、学校态度、集体适应、同伴关系和神经质(R2=0.257,F=8.273,P=0.005),影响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习适应、师生亲密、同伴关系、神经质和宜人性(R2=0.208,F=5.850,P=0.017),影响身心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习适应、情绪适应、同伴关系、神经质和开放性(R2=0.329,F=4.012,P=0.047)。不同性别、年级、学校亚健康状态者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结论:1.高中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2.高中生学校适应与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存在相关性;学校适应能力越低,高中生亚健康状况越显著。3.高中生人格特征对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的产生具有影响;神经质特征越强,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特征越弱,高中生亚健康状况越严重。
【关键词】:高中生 亚健康 学校适应 人格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44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20
- 对象与方法20-26
- 结果26-51
- 讨论51-61
- 结论61-62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62-63
- 附录63-64
- 参考文献64-71
- 致谢71-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7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承志;姜秀;刘月梅;;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原因与预防[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2 张静;论运动员的亚健康状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关卫;;消除亚健康状态, 让自己做个健康人[J];家庭生活指南;2002年10期
4 彭业仁,陈慧娜,唐桂黔,郭强;对西部部分省、区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赵彩霞;亚健康状态与保健[J];山东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6 李军;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转化干预对策[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颉志刚,杨尧辉;浅谈社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及干预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20期
8 寇建民;我国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及预防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6期
9 朱贤英;朱晓霞;汪国英;;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和防治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许强;;宁波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松坡;;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和展望[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2 孙光荣;;关于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几个问题的思考[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朱正;苏晋南;叶锦先;池奖云;郝斌锋;;饮茶能调理亚健康状态[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郭艳;;亚健康状态的防治[A];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保春;赵宜军;李爱科;;整肤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机理探讨[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欧阳波;欧阳少凤;;重视亚健康状态,延年益寿[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7 高彩林;陈国庆;赵春荣;;亚健康状态诊断与治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钟学仪;;认识亚健康状态[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王芗斌;;浅谈“亚健康状态”的综合康复防治思路[A];第四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寇建民;王崇喜;苏静;;我国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现状及预防对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亦;关注亚健康状态[N];福建日报;2001年
2 凡君;远离亚健康状态[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1年
3 王泽议;请关注人体亚健康状态[N];大众科技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姚艳春;亚健康状态[N];黑龙江日报;2000年
5 通讯员 张立 杨雪楠 特约记者 董宇翔;超四成测试者处于亚健康状态[N];健康报;2014年
6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博士 国效峰;亚健康状态应做哪些检查[N];家庭医生报;2005年
7 宁蔚夏;亚健康状态的三十种征兆 [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8 ;亚健康状态人群怎样调整饮食[N];市场报;2000年
9 刘亚玲;什么是亚健康状态[N];深圳商报;2001年
10 特约通讯员 张艾,
本文编号:723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2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