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区鸟类群落调查分析与观鸟旅游管理
本文关键词:植物园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林业大学》 2010年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区鸟类群落调查分析与观鸟旅游管理
梅玫
【摘要】: 2009年3-11月在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调查了其旅游区的鸟类,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目30科,其中水鸟44种。地理区系上以古北界为主(占59%),居留类型以夏候鸟为主(占57.95%)。群落数量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总的来说为夏季略高于春秋季;种类上为春季最多(65种),秋季次之(45种),夏季最少(39种)。水鸟的数量组成中,以鹭类和鸥类最大;水鸟种类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中鹭类和鸥类的鸟类数量和种类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而雁鸭类和鸻鹬类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为春秋多,夏季少。 春季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3.2和0.76。而秋季由于优势度指数过高导致多样性较低。夏季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都较高。 物种类型最丰富的生境类型是芦苇沼泽生境,密度最大的为鱼塘生境。不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季节差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存在季节差异,但大体来看,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的是芦苇沼泽生境和河流生境(秋季除外),其次是农田生境。从相似性指数来看,春季相似性最高的生境类型为芦苇沼泽生境和农田生境,夏季和秋季相似性最高的生境类型皆为农田生境和河流生境。 对鸟类群落造成影响的主要因子包括不规范的旅游活动、围河造田等。 对鸟类旅游资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区内90%以上的鸟类具有观赏价值。根据鸟类分布分析得到了景区中的最佳观鸟点为0302点和0600点。根据最佳观鸟点和鸟类繁殖区的位置设计了景区观鸟步道以及休闲渔业长廊。 采用问卷调查,分析了游客对于观鸟旅游及环境教育的认知度,接受度与需求。绝大部分游客对观鸟旅游的认知度还不足,但又对观鸟旅游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环境教育设施的调查方面,公众对趣味活动,实物展示,导游讲解等方式的认可度最高。当地的环境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分析景区观鸟旅游的客源市场,经计算得出景区的客源的地理集中指数为62。辽宁省的客源占到了客源总数的77.69%。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以辽宁省和北京作为核心市场,华北,东北作为二级市场,中原,华东华南作为机会市场的市场开发战略构想。并根据不同游客需求设计出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最后,给当地观鸟旅游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863;F59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承佳,陆健健;围垦堤内迁徙鸻鹬群落的生态学特性[J];动物学杂志;2002年02期
2 丁平;中国鸟类生态学的发展与现状[J];动物学杂志;2002年03期
3 崔鹏;邓文洪;;鸟类群落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7年04期
4 李自亲;宫茜茜;金志民;吕尤;邹红菲;;牡丹江市夏季4种雀形目鸟体内汞和砷的残留量测定[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5 高玮;;长白山北坡主要森林类型中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6 邹红菲,吴庆明,马建章;扎龙保护区火烧及湿地注水后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钟林生;柴江豪;谢婷;石强;;旅游活动对黄石寨景区步道的影响评估[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8 陈水华,丁平,郑光美,诸葛阳;城市化对杭州市湿地水鸟群落的影响研究[J];动物学研究;2000年04期
9 陈水华,丁平,范忠勇,郑光美;城市鸟类对斑块状园林栖息地的选择性[J];动物学研究;2002年01期
10 钱国桢;朱家贤;;太湖野鸭的动物群落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多;干扰对草原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丽;旅游环境教育及实施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记;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3 陈晶;扎龙自然保护区观鸟区春季鸟类群落分析与观鸟旅游线路设计[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杨木肖;黑龙江省野生动物观赏旅游与生态省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何俊萍;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草原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张玲;植物园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敏;扎龙湿地恢复期人为干扰对鸟类群落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玉;四川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建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刘忠宝;宋榆均;;城市公园夏季鸟类的群落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廖峻涛;赵雪冰;胡劭骥;许远钊;;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鸟类的时空变化及鸟击防治[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胡晓晶;;三峡夷陵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5 张春丽;刘继斌;佟连军;;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6 卢双珍;;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7 卢双珍;;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8 覃建庸;陈名红;向左甫;;鸟类的季节性迁徙方式与研究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9 王红英;刘俊昌;刘细芹;;美国与野生动物相关的休闲旅游活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10 吴春英;;吉林市人工湿地建设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彬;;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的思考[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王昕;母泽亮;黎佳;;川渝黔滇旅游联合开发可行性和对策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仕龙;;生态旅游与南漳生态旅游发展研究[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王志勇;杨细根;李皑菁;;天津港北大防波堤围海造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潘虹;孙天胜;;我国湿地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对盐城旅游的借鉴意义[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宜舟;傅勇;蒋果丁;郭咏结;唐思贤;;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繁殖生态学研究[A];2005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裴恩乐;袁晓;汤臣栋;马强;陈秀芝;刘雨邑;;上海沿江沿海湿地南迁水鸟群落的动态变化[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8年
8 何鑫;薄顺奇;黄皓;李敏;唐思贤;;上海地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对人为干扰的适应性[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9 张清正;陈斐;;基于生态角度下鄱阳湖区旅游产业发展与创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放;韩小静;蒋爱伍;黄成亮;余丽江;孙仁杰;李相林;;广西金钟山鸟类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李虎;鸟类及其群落对崇西湿地生态恢复和生境重建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戴兴安;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7 桂小杰;黄腹角雉保护生物学研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生存力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郝文芳;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文杰;旅游干扰驱动下草原景观格局演变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玉霞;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武汉市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谢大飞;大连金石滩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兵;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丁亚琦;自然与人本视角下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欢;城市综合性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杨高荣;高校旅游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芳;景区游客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晓枫;开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立辉;沈北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忠;;从景观和科学的角度探讨景观树种引种工作——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郑光美;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冬季鸟类的生态分布[J];动物学报;1962年03期
3 卢汰春,刘如笋;褐马鸡生态和生物学研究[J];动物学报;1983年03期
4 钱国桢,崔志兴,王天厚;长江口、杭州湾北部的鸻形目鸟类群落[J];动物学报;1985年01期
5 张晓爱,邓合黎;青海省海北地区高寒草甸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J];动物学报;1986年02期
6 卢汰春,刘如笋,何芬奇,卢春雷;绿尾虹雉生态学研究[J];动物学报;1986年03期
7 王香亭,刘迺发,陈毅峰,杨友桃,胥明肃;斑尾榛鸡的生态研究[J];动物学报;1987年01期
8 李湘涛;红腹角雉的繁殖习性[J];动物学报;1987年01期
9 高玮,相桂权,张风岭,宋榆钧,高中信;黑嘴松鸡的繁殖习性[J];动物学报;1988年02期
10 郑光美,尹荣伦,张正旺,刘宗行,周洪青;黄腹角雉求偶炫耀行为[J];动物学报;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军;丁长青;翟天庆;路宝忠;李欣海;;朱鹮的巢址变化及其影响[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2 高玮;赵虹;相桂权;;斑啄木鸟巢位选择及繁殖成效[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3 丁长青;巩会生;赵雷刚;向定乾;袁朝晖;郑松峰;;秦岭南麓不同地区红腹锦鸡繁殖密度的比较研究[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4 贾陈喜;孙悦华;方昀;;甘南血雉栖息地片段化及生存现状[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冉景丞;;凤头鹃隼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朴仁珠;韩爱惠;张明海;;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评价丹顶鹤的生境选择[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7 马志军;钱法文;王会;江洪欣;;盐城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及其栖息地的现状[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8 张迎梅;张贵林;;黑颈鹤在甘肃省尕海的种群数量动态和食性分析[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9 邓文洪;高玮;于亚梅;;长耳鸮巢位选择的初步研究[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10 赵亮;张晓爱;刘泽华;;青海省海北地区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的繁殖生产力[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文芳;中国植物园建设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怀森;开展保山观鸟生态旅游诌议[J];云南林业;1998年01期
2 胡夏;鸟与美元[J];森林与人类;1999年01期
3 江玲;观鸟——一个志愿者的日记〈四〉[J];森林与人类;2003年06期
4 郭耕,王兴国;鄱阳湖观鸟记[J];森林与人类;2001年05期
5 艾怀森;高黎贡山观鸟记[J];云南林业;2000年06期
6 钟嘉;观鸟活动简介[J];知识就是力量;2002年12期
7 林之;飞翔的洞庭——记第三届全国观鸟大赛[J];中国林业;2004年24期
8 李新生;鸟德与鸟产业[J];国土绿化;2002年07期
9 董顺利;观鸟寻步野鸭湖[J];森林与人类;2003年05期
10 许志敏;华北五省(区、市)观鸟比赛在京举行[J];森林与人类;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嘉惠;;香港观鸟会在中国内地的鸟类考察与研究:回顾与展望[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林;赵志勇;;北戴河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毛福平;;中国林学会专家谈天津滨海新区东丽湖乡土植被、地下径流和观鸟景观[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平;;生态旅游的思考[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鲍伟东;罗小勇;彭宝明;李飞;沈成;;北京地区越冬黑鹳的行为生态[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巩如英;王飞;;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区湿地公园规划设计[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连友;张玉红;;秦皇岛市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旅游气象节目策划及创意[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饶纪腾;宋相金;肖荣高;莫贻明;;海南虎斑鳽在车八岭生态习性初报[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闫维;李洪远;;天津湿地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纲岭;;普陀区中小学生Bioblitz探究活动[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盛仙;[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2 蓝冰;[N];市场报;2003年
3 高峰;[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素芬;[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5 记者孙雪梅;[N];秦皇岛日报;2010年
6 记者王双;[N];盘锦日报;2009年
7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冯永锋;[N];中国环境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艾冰;[N];贵阳日报;2010年
10 金实;[N];温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朱敬恩;组织与环境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3 冯晓东;基于丹顶鹤保护的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小兵;武汉西湖飞禽公园规划设计[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梅玫;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区鸟类群落调查分析与观鸟旅游管理[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秦帅;鹰潭市白鹭公园规划设计[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施德群;基于旅行费用法的观鸟游憩价值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悦竹;80口径观鸟镜ED光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颜琳;南昌天香园景区都市候鸟品牌塑造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李林梅;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蒋勇;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李鸿凯;向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恢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康丹东;基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植物园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3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