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运用接受与实现疗法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去污化团体干预

发布时间:2017-08-26 06:36

  本文关键词:运用接受与实现疗法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去污化团体干预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污名 接受与实现疗法 团体干预 孤儿学校学生


【摘要】:研究以某省孤儿学校中的初中孤儿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孤儿学生自我污名心理测量结构,结合接受与实现疗法的理论框架,设计出《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去污化团体干预方案》,并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孤儿学校学生自我污名自陈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收集与整理孤儿学生的成长日记,从量化与质化两个角度分析此去污化团体干预方案调节初中孤儿学生高自我污名水平的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身份敏感、自我懈怠、自我疏离、自我狭隘和总体自我污名的即时后测分数、延时后测分数、前测与即时后测、前测与延时后测分数的改变量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即实验组的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进而得出结论:《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去污化团体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初中孤儿学生的自我身份敏感、自我懈怠、自我疏离、自我狭隘和总体的自我污名水平。具体表现为:(1)在积极接纳训练和叙事训练中使用接纳技术和认知解离技术均有效地降低了初中孤儿学生的自我身份敏感水平。(2)在集中注意力训练中使用活在当下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初中孤儿学生的自我懈怠水平。(3)在重拾自信训练中使用以己为镜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初中孤儿学生的自我疏离水平。(4)在价值观训练中使用价值观与采取行动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初中孤儿学生的自我狭隘水平。(5)去污化团体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关键词】:自我污名 接受与实现疗法 团体干预 孤儿学校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8-22
  • 1 核心概念的界定8-9
  • 1.1 孤儿及初中孤儿8
  • 1.2 自我污名及孤儿自我污名8-9
  • 1.3 接受与实现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9
  • 2 国内关于孤儿心理的研究9-11
  • 2.1 关于孤儿一般心理问题的研究9-10
  • 2.2 关于孤儿特殊心理问题的研究10-11
  • 2.3 关于孤儿的心理干预研究11
  • 3 国内外关于自我污名的研究11-16
  • 3.1 自我污名形成机制11-12
  • 3.2 自我污名的测量12
  • 3.3 自我污名的消极影响12-13
  • 3.4 自我污名的干预研究13-16
  • 4 关于接受与实现疗法(ACT)的研究16-19
  • 4.1 ACT的哲学背景16
  • 4.2 ACT的理论基础16-17
  • 4.3 ACT的心理病理与治疗模型17-18
  • 4.4 国外关于ACT的实证研究18
  • 4.5 ACT在我国的发展18-19
  • 5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19-20
  • 5.1 缺少系统、可行的调节初中孤儿高自我污名的干预方案19
  • 5.2 缺乏应用接受与实现疗法对孤儿自我污名问题进行干预19
  • 5.3 我国孤儿学校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有待丰富和发展19-20
  • 6 研究问题的提出20-21
  • 6.1 研究目的20
  • 6.2 研究假设20-21
  • 7 研究意义21-22
  • 7.1 理论意义21
  • 7.2 现实意义21-22
  • 第二章 研究方法22-26
  • 1 筛选被试22
  • 2 研究工具22-24
  • 2.1 孤儿学校学生自我污名自陈问卷22
  • 2.2 自行设计的《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去污化团体干预方案》22-24
  • 2.3 学生成长日记24
  • 2.4 实验场地及其他工具24
  • 3 实验设计与程序24-25
  • 3.1 实验设计24
  • 3.2 前测24
  • 3.3 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24-25
  • 3.4 后测25
  • 3.5 无关变量的控制25
  • 4 数据管理与分析25-26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6-39
  • 1 团体干预效果的量化分析26-34
  • 1.1 团体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污名前测分数的同质性检验26
  • 1.2 团体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污名分数的差异检验26-29
  • 1.3 实验组团体干预效果的追踪分析29-34
  • 2 学生成长日记记录的团体干预效果的质化分析34-39
  • 2.1 对自我身份敏感干预效果的成长日记整理34-36
  • 2.2 对自我懈怠干预效果的成长日记整理36
  • 2.3 对自我疏离干预效果的成长日记整理36-37
  • 2.4 对自我狭隘干预效果的成长日记整理37-39
  • 第四章 讨论39-45
  • 1 团体干预有效性的作用机理39-42
  • 1.1 自我身份敏感干预39
  • 1.2 自我懈怠干预39-40
  • 1.3 自我疏离干预40
  • 1.4 自我狭隘干预40-41
  • 1.5 ACT与团体辅导形式相结合促进了干预效果的持续性41-42
  • 2 本研究的创新性42
  • 2.1 研究内容的创新42
  • 2.2 研究方法的创新42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42-43
  • 3.1 关于团体干预方案的适用性42-43
  • 3.2 关于团体干预效果评估的方式43
  • 4 建议43-45
  • 4.1 高自我污名的初中孤儿应该积极接纳自己,活在当下43
  • 4.2 学校应加强对初中孤儿自我污名问题的重视43-44
  • 4.3 教师应提高对高自我污名孤儿的关注44
  • 4.4 社会应给孤儿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外界进行交流44-45
  • 第五章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3
  • 附录53-58
  • 附录1 儿童自我认识调查问卷53-54
  • 附录2 《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去污化团体干预方案》实施的具体内容54-57
  • 附录3 学生成长日记57-58
  • 致谢58-59
  • 个人简历59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梅方青;接受与实现疗法(ACT)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公众演讲焦虑的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楚;运用接受与实现疗法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去污化团体干预[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40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40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