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构建理路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构建理路及启示
【摘要】: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构建是以教育技术学科的实践取向为基本前提,强调认识论在解决具体教学实践问题时对采用何种方法的指导性。同一个研究者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境,在面对同样的研究对象时,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不能离开人(研究者)而单独存在。并且,学术研究活动中包含依赖于学问本身内容的方法论和普遍意义上的方法论,越是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对具体学科内的研究方法越具有指导性。日本教育技术研究者侧重于"从下而上"式进行研究方法的归类总结,并提出不同的分类框架,并不专注于以构建学科体制下对"系统方法"的青睐,因为系统方法在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时也有一定局限,教学系统中的每个要素不可能都处于最完美状态,而总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实施教学。这告诫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育技术学科能称其为一门学科而必然的要有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这一假设,更要注意系统方法是作为教育技术学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而存在的这一"伪命题"。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日本 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法 启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日本教育工学本土化创新之路研究”(项目编号:14YJC88006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一、实践取向的教育技术学方法论 在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讨论中,关于教育实践和研究之间关系的探讨有很多。例如,日本圣心女子大学永野和男教授于1992年进行的关于“教育技术学术基础的综合研究”的课题中,明确提出从实践研究的取向进行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探讨;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喜;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4期
2 丁丽红;;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探析[J];软件导刊;2005年06期
3 胡来林;安玉洁;;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蔡建东;;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理性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 张克敏;张进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信息化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石新茂;;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角[J];教学与管理;2006年27期
7 蔡建东;;当代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现存形态研究——一种基于内在结构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8 张文兰;刘俊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9 桑新民;;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通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10 项国雄;赵芸辉;;从《电化教育研究》刊发的论文看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硕;项国雄;;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2001—2007年发文统计分析[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2 吴明超;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3 任丽萍;中美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丁春玲;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仰盼盼;基于电子双板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黄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立体化教学资源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凡;美国社会信息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岳丽娟;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热点与趋势概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24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824524.html